《全市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工作实施方案》扫一扫 就看到
重庆日报讯 (记者 杨铌紫)近段时间大火的国产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赚足了票房和口碑,但这部片名的发音却难倒不少重庆人,此外还有麻痹、粗犷、红岩等字词也常被读错,不少市民直呼“普通话的正确发音太难了!”8月11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委宣传部获悉,为进一步提升市民素质,改善营商环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展示重庆开放包容的良好形象,打造“近悦远来”的美好城市,市文明委印发了《全市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工作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推广使用普通话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结合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在全市推广使用普通话,让干部综合素养更强、市民文明素质更高、城市品质形象更佳。
深化推广使用普通话工作,需要多方面通力合作。方案提出,党政机关干部职工在各级各类会议、汇报和布置工作、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采访、接听电话、接待群众来访、接待上级和外地来宾或外来客商、对外联系工作以及参加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务活动等场合,必须使用普通话。
同时,从事铁路、民航、出租车、公交车、长途汽车、轨道交通等公共出行行业的语音播报员、服务员,旅行社导游和景区景点、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旅游场所的解说员、播音员、服务员,商场、酒店、饭店等商贸服务行业的前台(服务台)工作人员、服务员,自来水、供电、燃气和医疗、银行、保险、邮政、通信等便民服务行业营业厅(网点)的工作人员,以及政务大厅、海关、公安出入境管理等公共服务管理行业的窗口工作人员,以上直接面向公众的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应当使用普通话。
推广使用普通话,新闻媒体和教育系统也应发挥相应的作用。方案要求,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以普通话作为播音、主持和采访的基本用语,严格落实播音、主持、记者、编校等从业人员普通话水平等级资格准入制度。同时,继续巩固普通话水平在各类教师资格准入、职称评聘中的作用,将其纳入全市中职、高校学生毕业条件;强化各级各类学校师资普通话水平培训,加大脱贫攻坚区县、边远乡村、幼儿园等师资培训力度;开展语言文字工作专项督导,将其纳入对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评价。
“近年来,我市推广普通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普通话培训累计达600余万人次,测试215万余人次,全市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1%。很多重庆市民听得懂、也会说普通话,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却很少说普通话,重庆作为一个开放的城市,更应该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市教委语言文字管理办公室主任夏蒂介绍,在今年的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上,将重点向农民工子女学校、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乡村教师等加大普通话推广力度。
接下来,各级语委办将重点组织本级党政机关和公共服务行业开展普通话培训和水平测试,力争到2020年底实现全覆盖,促进党政机关干部和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普通话从“说得了”向“说得好”转变,并组织有关部门抓好常规检查和随机抽查,动员广大市民对不按规定使用普通话的情况开展监督,切实保障普通话推广使用工作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