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讯(记者 黄乔)“企业规模如何?经营状况怎样?企业发展面临什么问题?……”2018年11月中旬,一张《走访服务民营企业情况统计表》以及相关调查问卷送到大渡口区嘉威啤酒、迪安医药等民营企业负责人手中。
这是市委政法委走访服务民营企业,为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提前派发的问卷。“实地走访,准确把握民营企业的真实需求,才能对症下药。”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走访后发现,企业反映问题主要集中在降低经营成本、改善市场环境、优化行政审批等方面。”
“对嘉威啤酒、龙文实业等反映的能源保障及融资难等问题,我们协调相关部门当场予以解决。对迪安医药等反映的劳资纠纷量大等10个问题,我们多次召开专题会,反复研究政策,协调市卫生健康委、市司法局等部门,目前已解决了7个,正在推进解决3个,得到了走访企业的认可和理解。”该负责人说。
其实,这只是我市政法机关服务民营企业的一个缩影。8月12日,记者从市委政法委了解到,重庆政法机关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两年来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制度机制、工作规范、服务举措——市委政法委出台全市政法机关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十五条举措”,市高法院推出“16条+X机制”、市检察院推出“18+15条”、市公安局推出“30+10条”、市司法局推出“10+15条”。这些举措包括深化“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发布民营经济司法保护白皮书和法律风险提示书、开展“法律体检”、建立行政执法信息和监督网络平台等“含金量”高的“升级”举措及相关配套方案,深受民营企业欢迎。
市委政法委组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办公室,建立政法机关服务民营企业联席会议制度、重大事项会商督办机制等,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市级政法部门确保各项措施不打折、不走样地落实到位。
在市委政法委的统筹协调和有序衔接下,政法各部门形成“合奏”,一个为民营企业持续提供精准有效服务的“1+N”政策制度体系逐步构建,形成了全市政法系统整体联动、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曾经陷入泥潭的“新天泽系”企业浴火重生,而今步入“新天地”,对政法机关用心用力服务民营经济感受深刻。“新天泽系”企业共有3家关联企业,破产重整案因其案情复杂、涉及面广、重整难度大,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市委政法委统筹、市高法院指导下,承办的江北区法院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充分利用破产重整程序的特殊功能,创新“程序分立、整体重整”的破产重整模式,使公司恢复生机、重返市场,经营状况良好。该案例入围“2018年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评选”。
公司拉运药品的货车成功办理了通行证,再不用为每天晚9点才能进出城烦恼。重庆华森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游洪涛感慨:“仅放开限行这一项,公司的物流成本每年节约至少60万元,现在每个企业都有固定的公安民警主动上门联系,让民企经营很安心!”
“感谢北碚区检察院监督相关部门妥善解决了一直困扰我们的商标侵权烦心事,维护了我们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也擦亮了‘骑龙’这块中国驰名商标的金字招牌。”骑龙公司负责人说:“公司商标权得到保护,给公司今后继续做好连锁经营增强了信心和力量。”
据了解,2018年以来,各级政法机关定点联系民营企业2.3万余个,34万余人次政法干警共接访走访回访民营企业近30万次,依法为民营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6.23亿元,提供司法救助355件次。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服务民营经济的工作还会遇到新情况。为此,我们的政策举措将不断优化升级,着力打造政法机关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升级版’,尽最大努力帮助民营企业去痛点、破难点、通堵点。”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