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大喝水少都是主因
县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李金山介绍,冬季孩子的疾病大部分是呼吸系统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流行性感冒等。主要原因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但也有一部分为细菌感染或特殊病原如支原体感染等引起。据统计,去年12月以来,县医院儿科门诊患者明显增加,同比增长25%。
什么原因导致病毒感染?李金山说,致病原因很多,衣食住行等方面都不能忽视,常见的为室内温度高、环境不适应、饮食不调、交叉感染等因素。
对于孩子,上学这件事可能是出生以来生活中最大的变化。他们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爸爸妈妈,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老师。第一次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按规律喝水、吃饭、玩等等。分离焦虑、新环境的适应焦虑、生活规律的改变等都需要孩子面对,和大人一样,压力大了,也容易生病。
“除了心理上的不适应,在幼儿园或学校,老师再给予精心地照顾,也不可能与家人的照顾一样,比如喝水,往往不能想什么时候喝水就什么时候喝。”李金山说,因此,孩子喝水往往不能像在家中那么充分,而喝水不够,是孩子易患病的原因之一。平时,父母总是怕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学校吃的没有营养,回到家专给孩子做他喜欢吃的,鸡翅、牛肉、海鲜……让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美美地吃上一顿。殊不知,孩子的病都是吃出来的,吃得太多,消化不好也会让孩子容易患病。
感染源是什么?李金山介绍,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一般感染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24~48小时即可排出病毒,症状出现后12~24小时显著增加,24小时内达到高峰。成人和较大年龄儿童一般持续排毒3~8天(平均5天),患者感染不同毒株的排毒时间也会有差异。住院成人患者可在发病后持续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排毒,排毒量也更大。低龄儿童发病时的排毒量与成人相同,但排毒量下降更慢,排毒时间更长。与成人相比,婴幼儿病例中,长期排毒很常见(1~3周)。老人和HIV感染者等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人群的病毒清除能力更差,排毒时间更长。
传播途径有哪些?李金山介绍,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需引起警惕。
做好这些流感可防可控
流感是冬季的常见病,市民也无需过于惊慌。李金山说:“预防流感,最有效的就是在流感季节之前接种疫苗,其次就是注意日常护理。”
医生介绍,孩子和家长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养成正确的洗手方法,勤洗手;加工食品时生熟要分开,食物充分加热,餐具定期消毒;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贝类海产品应充分蒸煮熟透后食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适当。多喝水,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地方等等。
另外,还要注意卫生,防止交叉传染。比如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一旦发现流感症状,应该停止上学或上班,及时就医,以免传染他人。冬季应每日开窗通风;室内暖气过热时,应使用加湿器或洒水等方式增加湿度,防止呼吸道过于干燥;儿童每日应到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多晒太阳,以适应冷空气和增强抵抗力;勤换衣服、勤晒衣被,室内经常清扫卫生;家长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孩子的玩具、餐具、书籍等物品应经常清洗消毒;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还要增加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营养要均衡,多吃新鲜果蔬,少食牛羊肉等发物及辛辣食物。保证充足休息;小儿应保护好呼吸道和胸部不受凉,外出时要围上围巾、戴好口罩帽子,平时要多喝开水;易感人群在流行季节到来之前应接种疫苗。需特别提醒的是,如出现发热、咳嗽、呕吐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记者 郑红均 熊力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