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展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增强各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激发各地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奉献家乡的热情,助力万人百亿返乡创业行动,即日起,本报陆续推出“不变的乡愁,变化的家乡”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从出生地离开的人都有两个故乡,一个留在原地,逐渐消失,一个长在心里,日渐丰盈。”而我心里的故乡是汤溪河畔的矮屋和那条怎么也走不完的放牛路,我的故乡在沙市。

1992年建制调整由原云阳县沙沱区沙市乡和上坪乡合并而成沙市镇,但大家还是习惯叫它沙沱,它地处于云阳县东北部的汤溪河畔,云巫路横贯其中,与巫溪、奉节接壤,素有云阳“北大门”之称。

记忆中的沙沱

这里有一座大山巍然屹立,每当经过这里,我都能想起老一辈说的,这座山下掩藏着百余年前的沙市老街,如今,它傲然挺立于此,似乎在默默守护着沙市。

走过文革桥,仿佛穿越时空,我再次回到这里,历经岁月,迎来送往,文革桥用自己的方式见证着沙市的变化,汤溪河穿境而过,河畔的石头上布满了我成长的脚印,每到夏天,游泳、搬螃蟹、摸鱼是全民皆会参与的游戏,而最佳纳凉点在牛角洞,因为其形状像牛角而得名,又名大小洞,里面是空洞,洞口大,越到里面就越小,曾经还有不少知青在这里居住过。

最让人魂牵梦绕的是那条老街,白墙黛瓦的老房子,参差错落,意境幽古的石板路,来来往往赶场的人,街巷里洋芋饼散发的香味还在空中弥漫,沙市老街,繁华远去,留下了岁月沉淀的寂静,但历史文化不会被忘记,它将成为永远的“沙沱老街”,留存几代人的记忆。

“民以食为天”,在这里有个粮站,在门口就能闻到大米、杂粮、面粉和面条的味道,粮站门口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曾经的粮食都是‘限量款’,要拿粮票兑换,你看,这个是当时的粮油供应证。”曾经沙沱区粮油管理站粮管所所长刘平一遍遍整理着手中那几枚已经皱巴巴的粮票说,“回味的不是那些苦日子,而是难忘粮票兑物的情怀。”

曾经的沙沱也是云阳的动力引擎。从17世纪中叶煤炭大规模作为工业燃料起,到上世纪80年代(包含清朝、民国和建国后80年代)共300余年时间,云阳的工业经济主要靠一白一黑支撑:一白是云安的井盐,一黑就是沙沱的煤炭。

发展中的沙市

2014年,在沙市有一个大新闻,那就是在9月的韩国仁川亚运会上,来自沙沱初中2003级学生刘灏荣获了男子94公斤级举重冠军。这一次夺冠,让沙市的举重队员倍受鼓舞,也为后来沙市成为举重冠军摇篮奠定了基础。

沙沱初级中学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举重项目,2009年建成举重训练房,2011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012年被重庆市体育局命名为“重庆市体育重点项目学校”,2013年建成全县唯一的举重馆。

在举重馆内,运动员们正在做热身运动,手拿哑铃做深蹲训练,教练则在旁悉心指导,训练间歇,运动员们会互相按摩放松肌肉,3个小时的训练后,运动员们个个汗如雨下,却还在咬牙坚持。“学校经过层层选拔,选出12名举重运动员,现在每天下午2点训练到5点,为接下来的重庆市锦标赛和全国二青会比赛做准备。”说话的正是2008年世界大学举重锦标赛的冠军伍建,现担任沙市中学的举重教练。

在国内国际大赛中,沙市中学举重队员先后荣获了2次世界大学生举重锦标赛冠军,1次亚运会举重冠军,1次世锦赛举重亚军,38次全国举重冠军,126次市级大赛冠军,各类奖牌奖证400多枚。

沙市除了是举重冠军摇篮,还是面工之乡,全国开面坊的有90%都是云阳人,而沙市人就占了一半,“沙市面工”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

家乡旧貌换新颜,泥泞小路变宽阔大道,看着老屋变新房,新桥、富柿农民新村规划科学、风貌整齐,这就是被称为农民新村建设的“沙市模式”。这里花果飘香,从“荒山野地”到“经济林”“风景带”,现在的沙市,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引进云阳县俊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点发展花椒和核桃种植。引进重庆上晟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点发展中药材和食用菌。

未来的新沙市

未来的沙市将紧扣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三大主题,做靓中国面工之乡、举重冠军摇篮、滨江小镇三张名片。

未来的沙市,将发扬“众志成城、苦干实干”的脱贫攻坚精神,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全力抓好云开巫高速公路建设和G347国道改造“两大机遇”,充分发挥在创业成功人士及镇内自然资源“两大资源”优势。沙市的山将更绿、水更清、人更勤、环境更美。

这就是我的家乡,这里有沙市人的乡愁,昔日靠观念外出务工,今朝凭技能返乡创业,相信未来的沙市会越来越好!

(实习生 邓庭庭)

 

Copyright © 2008-2016  云阳网 版权所有  主办:云阳县委宣传部  承办:云阳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