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新津乡新津村9组看到,柑橘园里的橙色的果子一簇簇挂满了枝头。农户们三五成群,麻利地摘下柑橘果子,用竹篓背到公路边。公路上好几辆大货车进进出出,将这些新鲜果子装车送往外地……轰鸣声、欢笑声、吆喝声奏成了一曲动人的丰收赞歌,不少农户纷纷感叹:“以前这儿一片荒山,哪想到有现在这番模样!”

荒山变成了农户增收的“金山”,华丽变身的背后是新津乡运用“化零为整” 的发展思路,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流转土地、构建产业体系,将土地、人力、技术等各项资源整合起来,激活农村土地这个“沉睡的资产”。

土地流转,果农增收笑连连

“现在这片柑橘园无论是植株数量还是产量上都有很大的增长。”新津村村支书陈鹏飞告诉记者,自2012年以来,不少村民种植了柑橘树,但由于疏于管护,缺少技术,结出的果实既少又小,村民们对此一筹莫展,有的村民索性放弃了管护,园内杂草丛生,树木凋零。如何解决柑橘产业缺技术、懈管护等问题?新津乡提出了“大户”“大户+农户”“公司+农户”三种流转模式,积极引入社会化服务。

去年初,新津乡引入了云阳秭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在和平社区、新津村、永和村、五间村共流转了2000余亩的土地。与其它地方的土地流转有所区别的是,村民们的收益标准不是按照流转土地的亩数来计算,而是按照柑橘树的数量。秭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农户们的柑橘树分为大、中、小三类,分别按照每年每株30元、15元、5元的租金向农户租柑橘树。

“经流转后,所有柑橘树由公司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技术人员常驻在村里,手把手教农户如何剪枝,如何施肥,经过精心管护后,以前最多结5斤果子的柑橘树现在能结出20斤果子。”陈鹏飞说,“曾经最令人忧心的销售难题也迎刃而解了。”

据介绍,以前采摘完柑橘后,农户都是采取零售的方式,把柑橘拿到集镇上卖或在公路边摆摊零售,不仅难卖出,而且耗时费力。现在由秭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后,公司利用自身的销售渠道、电商平台,早早地便将今年产出的25万斤柑橘销了出去,只要柑橘一成熟,便可进行采摘装运。

除了收取固定租金外,农户还可以通过到柑橘园做工挣工钱。农户向淑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家里流转了80棵树,其中大树15棵,中树22棵,小树43棵,按照补偿标准每年能净收995元,此外每月有5天时间到柑橘园打工,工资是100元/天,一年算下来能挣6000元。

“以前我家80棵柑橘树只有300余斤的收成,两块钱一斤还不一定卖得出,现在挣的钱几乎是以前的10倍,做梦都笑醒了。”向淑英边说边笑,

据统计,秭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17年发放柑橘树租金共计20余万,果农务工费20万元,惠及300多户农户。

蒸蒸日上的柑橘产业也带动了其他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

该乡发展露天蔬菜800亩,全年蔬菜产量达3500吨,产值达400万元,户均增收600元。同时,乡里引进云阳文峰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云阳嘉实农业有限公司,以股权模式,政府投入产业资金75万元,在新津、太胜等村发展软籽石榴200亩、晚熟桃500亩、丑柑350亩、花椒300亩,将荒芜山地变成了让农户增产创收的“金山”。

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在凸显

“化零为整”有效克服了农户零散、耕地散乱对当地农业生产力的禁锢。该乡将其视为一次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良机。村级道路、引水渠道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土地确权、文化旅游开发、农村金融改革等相结合,土地、资金、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的聚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窗口”越开越多,大放异彩。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我决定来新津发展产业的重要原因。”云阳黄岭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玉云解释,一条便捷的道路,充足的水源保障是蔬菜基地的命脉,该乡组级路硬化让运输车直接开到田埂边,为基地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据悉,2017年全乡硬化公路13.8公里,贯穿了新津、作坊、太胜等村,惠及柑橘园、蔬菜基地等多个产业项目,目前已经竣工通车。

“推陈出新”“绿色有机”也是新津乡在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中被频频提及的热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培育特色产业,打造品质产业,才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新津乡党委书记叶仁军说。在乡政府的鼓励支持下,云阳黄岭蔬菜专业合作社新津和平蔬菜基地今年培育了100个大棚有机羊肚菌,平均每个大棚投入近3000元,2018年2月上旬便可采摘上市,预计收入能达到200万元。500元一亩的土地租金加上采摘做工的工钱,仅有机羊肚菌项目便能让每户增收1000元。

为提高蔬果、生肉等农副产品的保鲜期和仓储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该乡投入150万元建设完工了3个全冷链物流库和1个选果线项目,目前正面向市场招租。可以预见,当选果线开始运转,物流库投入使用之时便是新津乡农业现代化发展再上一个台阶之时。

在农村电商发展的如火如荼之际,新津乡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发挥其促宣传、拓销路等作用。目前,全乡建立电商综合服务站点9个,微信、淘宝等电商平台7个,快递配送点1个,新建一级电商农特产品集配站1个。去年,各电商平台共销售农产品23511笔,销售额达387万元。

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叶仁军说:“2017年新培育了市场主体47家,今年,新津乡将持续深入开展创业就业五年行动计划,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农旅融合,走乡村振兴新路

“一江清水,两岸绿山”“宝塔舟侧,川江号子”。新津乡地处长江与磨刀溪交汇处,曾是川盐入楚的重要中转点,境内自然景观秀美如画,历史人文底蕴厚重。在振兴农村经济的道路上,新津乡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发展乡村旅游业,探索出了一条农旅结合,质量兴农之路。

“在乡村旅游打造方面,我们主要是采取‘乡村旅游+互联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这两种模式。”新津乡宣传委员向以珍介绍,“乡村旅游+互联网”模式的主要目标在于活动宣传及农特产品销售。乡里在龙舟民俗节活动期间,通过微信、运营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声势。同时,充分利用4个电商平台,开展龙舟体验报名、秒杀优惠、柑橘预售等系列活动,销售文峰状元鸡、新津口银鱼等土特产品。去年5月25日至6月16日活动期间,350斤野生银鱼被抢购一空,线上平台共成交3265笔,销售收入59385元。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是以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协调发展,重点是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目前,全乡发展开心农场生态观光蔬菜500亩,石榴观光园400亩。

“2016年以来,通过举办龙舟赛、船工号子表演、文峰笔会、电商争霸赛、开心农场采摘等系列活动,我们接待游客突破了10万人次,带动一、三产业发展增收近100万元。”向以珍说。

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走好农旅融合道路,新津乡完成4A级文峰塔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以“文化圣地,龙船水乡”为主题,以一心一点一水三区规划布局,把产业和旅游有机融合,绘就一幅山水人文乡村魅力画卷。即:以桃花岛为核心,一年一度新津龙舟民俗文化旅游节为平台,打造云阳印象参与点,充分发挥“两江交汇,三面环水”独特优势,着力打造宝塔舟则、龙舟飞歌、太庙农家等“新津十景”,同时深入挖掘文峰塔、泰山庙等文化内涵、民俗文化,建设学子文化休闲区、渔民生活体验区、民俗夜色观江美食区。

目前,桃花岛景区已完成了桃树栽植、环岛公路、旅游步道、观景平台建设。“我们的帽儿尖变成了桃花岛,环境更加优美了,收入也提高了,我明年不准备外出打工了,在家里同样能挣钱。”村民杨小红喜笑颜开地说。

产业变成风景,家园如同公园。如今,新津乡走农旅融合之路,探索出了别开生面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所建成的6个标准示范果园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新津大地上。浓浓的乡愁把160个外出打工人吸引了回来,流转土地收取租金,就近打工挣钱,“双栖”农民跟随着家乡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奔向幸福生活。

(实习生 段斯斯)

Copyright © 2008-2016  云阳网 版权所有  主办:云阳县委宣传部  承办:云阳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