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阳镇永利村位于云阳县最西端,与万州接壤,素有云阳“西大门”之称。通往万州、云阳县城的二级路穿境而过,永利居民点人口居住密集,流动频繁,疫情防控任务重、难度大。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当人们开始恐慌,对病毒敬而远之、闭门不出的时候,有一些人怀揣着责任和使命,选择“逆向而行”,勇敢地奔赴疫情“战场”的第一线。
徐云峰,这位重庆社会主义学院下派到巴阳镇永利村的第一书记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不去谁去?”
“在这危难时刻,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不去谁去?”驻村扶贫一年来很少陪伴妻儿的徐云峰,本想在春节假期里好好陪陪家里的爱人、尽尽父亲的责任,在听到云阳县日益严重的疫情讯息时,他夜不能寐,他深知村子里在湖北务工村民较多,疫情防控形势及其严峻。本来上级要求驻村工作队等候通知再返岗,然而他却心系群众,在2月1日驱车近5个小时从家里赶回永利村防疫一线,与村支两委并肩作战。
临行前,女儿一再叮嘱:“一定要带好口罩,勤洗手,多消毒,入户时注意安全……”
望着满眼不舍的女儿,临行前,徐云峰叮嘱道:“女儿,你也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用担心我……我离家太远,你也长大了,好好陪着妈妈,辛苦了,你们都要好好的。”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搏斗的斗争中,他主动请缨,舍小家、顾大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胸前党徽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熠熠生辉。
“第一书记”诠释“第一”的“硬核”担当大事难事看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面对疫情的危险紧急,他没有慌乱,在镇党委的统一指挥下,积极组织网格员开展网格划分、入户排查、宣传劝导、消毒防疫、交通管控,他是村里的“主心骨”,体现了共产党员的“硬核”担当。
看到防护口罩紧缺,他不顾自身危险,瞒着家人把为他准备的40只口罩全部交给村里统一安排使用;看到村干部工作量巨大,他主动培训网格员。他对照《网格员全覆盖排查信息采集表》逐栏逐空向网格员解释:“家庭返云来云具体情况、居家隔离观察情况是这样的……”
担心网格员对业务不熟,延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佳时机,培训结束后,他带着网格员第一线摸排;担心群众安危,他提议村委会对人员密集的公共区域进行全方位消毒,并主动联系消毒洒水车……
在他的带动下,村支两委通过与村民沟通、实地排查,摸清了全村从外地返乡434人,其中从湖北返乡人员171人,从武汉返乡9户12人,均建立专班,做到不遗一户,不漏一人。
面对困难时冲在“第一”,解决问题时站在“第一”,承接任务时扛在“第一”。徐云峰既是脱贫攻坚的“第一书记”,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书记”,这位“第一书记”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为“第一”做了最生动的诠释。
“没事,我的早饭还有一颗煮鸡蛋”
在残酷的病毒面前,人人都要提高警惕,他也不例外。从重庆主城赶回永利村的第一天,由于时间紧迫,他一头便扎进工作,还没来得及准备食材,全靠吃方便面充饥。当天排查结束后天色已经很晚,早已饥肠辘辘。村支书万丹于心不忍,叫他去家里吃饭,他婉言谢绝:“疫情严重,我们要带起头来避免串门。万支书你放心,我家里还有一桶方便面”。万丹紧接着又关心地问:“徐书记,最后一桶面吃了,那您明天早上吃什么?” “没事,我的早饭还有一颗今天早上剩下的煮鸡蛋,你不用担心我”,徐云峰闪开万丹的目光对他说。
万丹听后心里五味杂陈。他说,当时泪花在他眼里打转。
他是脱贫攻坚的“第一书记”,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书记”,更是众多奋战防疫一线干部的缩影。疫情不退,他们始终坚守。为打赢这场“硬仗”,一碗泡面,一颗鸡蛋,足矣!
疫情发生以来,以他为代表的“逆行者们”勇挑重担,坚守在基层的抗疫前线,他们用最朴实的行动、最纯良的内心努力当好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因疫情防控宣传到位,措施得当,永利村目前未出现一例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感染者或疑似病例。
(通讯员 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