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网讯(记者 王彬彬 陈爱玲)近日,记者在盘龙街道青春村银杏基地看到村民们正忙着采摘银杏叶,一会功夫,村民的背篓里装满了金灿灿的银杏叶。
2017年4月,在外地闯荡多年的云阳人杨生平,与青春村签订了发展药用银杏的土地流转协议,并决定在村里创办一座银杏加工厂,成立重庆博责公司,吸纳村民务工就业。
根据协议,按照“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村集体将600户村民的133公顷土地进行集中流转,然后将土地交给博责公司种植银杏,公司支付给农户一半的土地流转费,余下的一半流转费作为股金入股公司,产生效益后,公司按照农户股金比例进行保底分红;村集体则与公司联合投资建设加工厂,并按照烘干后100元/1000公斤的银杏进行分红,到年底,村里将所有村集体收入的40%给参股农民进行二次分红。
在银杏基地,蒋兴英一边和村民们采摘银杏叶,一边说:“我种了大半辈子的庄稼,现在却变成了股民。同时,我每天还到基地务工,每天能挣到60元的工钱,一年有6000元的务工收入,如果银杏产生了效益,还能按股分红得到一笔钱,真是一件好事。”
刘兴华同是村里的贫困户,前年他将家里的土地流转给公司,每年除了领回500元的土地流转金外,还要到基地上班挣几千元的劳务费,年底还有几百元的入股分红。
据了解,博责有限公司每年要支出200万元劳务费,聘请80名当地村民在基地务工,每年每人务工收入有6000元。该村银杏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村民的增收,还为村集体增加近10万元的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