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脱贫攻坚启动以来,云阳把产业培育作为扶贫的主要手段和治本之策,坚定不移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推进精准扶贫到户产业,突出规模种植,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真正实现了产业增效、群众增收。截至今年6月,全县建成柑橘园区30万亩,中药材基地8万亩,年出栏牛羊70余万头,三大骨干产业覆盖所有贫困村和绝大多数贫困家庭。落实到户产业补助资金6357万元,扶贫小额信贷1.9亿元,帮助2.7万户有发展产业项目意愿和有能力的贫困户发展骨干产业,户均年增收超过2000元。
主导产业“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近日,记者在泥溪镇桐林社区香菇种植基地看到,不少村民正忙着采摘香菇,菇农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现在香菇还没有摘完就已经被预订完了,不少收购商早早就来订货,来得晚的只能订明年生产的香菇了。”该香菇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俊说。据刘俊介绍,香菇种植基地平常用工10多人,每月要做25天活,乡亲们在这里打工,一个月有2000元的收入。
泥溪镇是深度贫困镇,是脱贫攻坚的主阵地。泥溪镇生态环境良好,自然优势得天独厚,培育绿色、有机果品潜力巨大。“由于当地温度适中、湿度大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宜香菇的生长,所以产出来的香菇无论品相或品质都很好。”刘俊说。
今年初,刘俊借助政府的支持,发展香菇产业。目前发展香菇10万袋,预计全年可实现利润20万元。明年计划发展30万袋,利润约60万元。
柑橘成为云阳不少村民的支柱产业。站在盘龙街道活龙社区,放眼望去,成片的柑橘园如同一条玉带镶嵌在长江南岸。
“我们社区目前投产的柑橘有2000亩,产量可达300万斤,按最低价格2元一斤计算,可以实现产值600万元,户均增收7100元,人均增收达1935元。”活龙社区居委会主任冉小利介绍道。
“我家有60多株柑橘树,去年卖了1万多元,相比种玉米、大豆、红薯等农作物,挣的钱多了许多,人也没那么累。”村民冉明芳说。
目前,在全县,每个贫困村至少都有一两个经济效益好、覆盖农户的主导产业,除发展柑橘、牛羊、蔬菜、粮油、生猪等产业外,许多贫困村还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了中药材、土鸡、菊花、核桃、花椒、李子等作为增收的主要产业;对于贫困户,除外出打工外,都发展了一两个增收的骨干产业。如今,主导产业已全覆盖162个贫困村,全县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的格局,而这些产业发展生机蓬勃,贫困群众增收“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龙头企业带动 联结机制加速
为更有效地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云阳在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利益联结机制不仅能使企业带动农户发展,还能降低因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因素给农户的种养殖带来的不可控风险。
外郎乡大花村68岁石忠海老人,去年在自家的两亩地里种上了菊花,收获了700多公斤鲜花,收入5000余元,但在几年前,他家年收入不足3000元。“种菊花比种田轻松多了,感谢公司,今年我还要多种一亩”。石忠海老人激动地说。
“近年来,我公司将发展菊花产业与扶贫攻坚结合在一起,带动农户转型成为产业工人,坚持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创业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农户”的模式,并为种植农户提供“三重保障”,即提供优质菊花种苗,对菊农实行保底回收,达到相应种植面积的给予分红奖励。”云阳芸山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人杨雪梅说,每年公司免费发放菊花种苗700余万株,种植面积达到了2.8万余亩,种植农户达15000余户,其中贫困户1000余户。目前整个菊花行业市场前景看好,从事菊花种植的农户亩产值增加了3000元以上。
为带动山区农户增收致富,云阳致富中药材种植股份合作社采取“集团+基地+农户+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建立了乌天麻培育基地,农户可通过现金、土地、房屋、原材料、以劳折资等方式入股,采取“一分三统”的经营模式,即:分散培育、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销售,既保证了乌天麻的快速发展和品质的提升,又保证了农户的经济利益。2017年,该合作社发展种植户4200户,其中贫困户200余户,户均增收5100余元。
近年来,云阳新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584个。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通过订单生产、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参股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初步形成了以果业、中药材、粮油、牛羊、调味品、蔬菜、生态渔业等产业链条,201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0.84亿元。
农村股权化改革成为群众增收“引擎”
“分红啰!分红啰!”2016年11月2日,在龙角镇栏坪村,作为首批股权化改革试点合作社的云阳鑫焘菊花种植股份合作社,为该村68户土地流转户发放了总计7500多元的股权补贴。鑫焘菊花种植股份合作社在栏坪村流转了61亩土地发展菊花产业,涉及农户68户,项目财政补助资金20万元,项目存续期10年。合作社理事长冉秀清称,股权化改革为合作社和农户实现了双赢,合作社既享受到了项目财政补助资金带来的好处,农户也增加了收益。
目前,全县启动股权化改革项目327个,股权改革资金接近1亿元,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增收约10000户。在高阳镇金惠村,该村采用扶贫资金投入20万元,建立辣椒种植基地,流转农民土地,优先安排贫困农民务工,将20万元实行股权化改革,分别量化到村集体、合作社、流转土地农民,带动当地103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自2015年启动脱贫攻坚以来,云阳把产业精准扶贫摆在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以股权化改革为抓手,按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牵头组建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经营等四种模式实施改革,每年为村集体、流转土地农户、贫困户增加政策性收入近400万元,实现了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联结,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
(记者 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