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觉】
张晓军(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李彦捷(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秘书长)
截止2011年,全国有140个专业的各类农技协10.7万个,共25个省成立了农技协组织,农技协已经成为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不过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给农技协的发展带来了新课题,如何看待农技协与合作社的关系?农技协发展遭遇瓶颈?
竞争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后,在农业部门指导、政府强力推动和扶助下,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非常迅速,截至2012年已经发展到60万个。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军认为,由于合作社在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具有优势,对基层农技协组织产生了一定冲击。不过,这两个农村组织在性质、定位上有差异,是可以并存发展的。
农技协是社团组织,侧重于农村技术服务,而合作社是面向市场的经济实体。这两个组织各有所长。从减少农民风险和压力的角度看,社团组织形式比较好,但是谈到开拓市场,还是要靠合作社。由于基本性质不同,决定了农技协加入的门槛更低,团结范围要大于合作社;合作社则规定了农民必须入股,通常只有少数具有风险意识的农民才会参加。
“这两个组织还是简单替代的关系,我们既需要一批优秀的农民去市场中博弈,同时也要看到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承担风险的农民,需要得到专业的指导和服务。只要真正规范好了,两个组织都会有各自的发展空间。”张晓军说。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秘书长李彦捷表示,这两个 组织存在大量优势互补的地方,是件好事。只要对“三农”工作有利,不论合作社具体做法如何,至少农民得到了扶持。张晓军介绍说,现在很多地方农技协都采用一一套人马,同时挂农技协和合作社两块牌子的方式,从组织发展形势来说,有竞争比没有竞争好过去基层协会处于一种自然状态,现在有了保持工作阵地或者成绩的压力,在这种竞争情况下,各级组织也会更用心去开展工作。
发挥优势,做出农技协工作特色
农技协工作之所以能在广大农村扎根,得到农户的认可,在于它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特色,具有其他组织还能代替的优势。张晓军总结道,面对农民的非盈利性的技术推广服务,是农技协的传统和优势,由于我国小农经济的发展方式短期灭亡不会改变,这一传统在预计未来二十年都不会改变。
农技协扎根在基层社会组织稳定方面也有天然优势—帮助弱势农民、残疾农民共同致富。比如,四川省蒲江县的一个果木协会,帮助村里的残疾农户种植柑桔,两三年后就实现了残疾农户盖新房、娶媳妇的愿望,这些作用是合作社所不具备的。
农技协的党建工作方面也俦得很有特色。根据协会统计数据,2010年至2012年,每年表彰的一千个优秀农技协中,农技协建立党组织的比例在逐年小幅度上升,从57%上升到65%,这一工作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和肯定。
在新的形势下,农技协要继续保持和发挥这些优势,就要学习合作社的优点,组织上要更加规范,对农民的服务能力要不断提高。从外部环境来说,协会高层希望通过向有关部门的汇报沟通,争取更好的政策、舆论支持;在具体工作中,很多地方成立省市的农技协联合会,把农业、科技、扶贫、畜牧、水利等部门联络到一块,共同成立一个班子,由组织部任副理事长,这样可以形成各部门都是支持,至少不反对协会工作的局面。
拓宽农技协服务领域,创新工作手段
张晓军认为,应该乐观地看现在的局面,农技协和合作社都是农民需要的组织形式,它们融合发展才是正确的方向。他相信基层组织有足够的联盟才智来开拓农技协的工作。
在河北省邢台市宁靖县,年轻人都进城打工,留下的大部分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农村出现了“空壳化”的情况。县里面临着耕地无人开垦的尴尬局面。县农技协抓住这一问题,在协会下面成立了二级协会—土地托管协会,内设植保队伍、机耕队伍。农资队伍等,把技术人员和劳动力组织起来。接下来,土地托管协会和相关农户签订了一年或半年的土地托管协议,征收一定比例的托管费,包括田里的耕作、浇水、除草、施肥、打药等费用。到了年底不但把托管费还给农户,还能把当年的盈利分给农户。农户们不用付出劳动就能得到报酬,荒芜的耕地又有人耕种了,一举两得的做法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鼓励。
虽然它的机制还要完善,这一做法也还存在风险,但它的方向是正确的。这也说明,基层协会只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创新工作手段,就可以保持协会工作的生命力。
【一线观点】
河北省张家口市科协科普部副部长秦冀斌认为:农技协发展需要扶持。目前,在张家口农技协和合作社还是并存了。从职能上划分,农技协主要负责科学普及和病虫害防治,合作社则着重负责农产品的产销工作。虽然职能不同,但是很多地方都是一个地方挂两块牌子,并没有实质的区别。如果将来要将农技协做大做强,那么一是需要政策资金扶持,而是需要建立统一的销路。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简小鹰认为:农技协在一段时期内都将与合作社并存。农技协和合作社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群众组织,后者是在工商局注册的经济实体。合作社除了可以包含农技协传播科技的功能,还可以将农户组织起来进入市场。在未来,合作社代替农技协是大势所趋。但是合作社对领导者的要求高,要求其具备经济决策能力,也要求加入者有更好的素质,这让很多传统的农户不接受。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技协将一直并存。
责任编辑:
聂代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