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内外兼修”
来自: 县《全民素质教育工作》2013年17期   发布时间: 2013-08-19

 

深入推进教育新课程,进一步开展科学教育改革,推进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共建共享工作,加大教育科普资源的开发共享……打破千军万马过独森林桥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部积极落实纲要工作,科学教育从课内抓起,从课外巩固,内外兼修,让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落到实处。

夯实课内科学教育基础

2012129,余姚中学学生科学研究院成立。在授牌仪式结束后,中科院院士、数学家林群先生为余姚中学高二年级的同学们作了“微积分关于‘高’的故事”的讲座,林院士用通俗的语文阐释了什么是微积分,通过对列夫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名著的“微积分”剖析,从生活层面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和数学的生活意义。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科普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科学意识,崇尚科学精神,增强未成年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水平”,这是几年来,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做好《方案》中部署的“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和“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工作任务设定的目标之一。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邓小平同志在1977年谈到教育问题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科学教育更要“从娃娃抓起”,2012年教育部出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应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为深入推进修订的义务教育科学等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20122月,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具体内容,其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有所降低,而增加了需要背诵的篇目,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

教育部还计划在今年印发《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工作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同时,继续鼓励支持有关高校开设科学教育专业,进一步落实《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把科学素质教育贯穿到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国培计划”进一步加大对科学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开展,为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供师资保障。

另外,教育部还建立了中小学教材电子管理平台,对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学科的21套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并组织包括高等院校教授、科研机构研究员和一线教师等各方面专家348人对相关学科起始年级教材进行了严格审查。通过此次修订,初中科学相关学科教材质量全面提升、难度把握适度、特色更加鲜明、体系更加完善。2012年秋季学期,各地开始使用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教材,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始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教育部不断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为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女童和留守儿童提供更多接受科学教育和参加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拓展校外科普活动渠道

除了接受日常的校内科学教育,让学生参加各种有趣的社会科普实践活动,也是激发科学兴趣、培养科普精神的重要手段。因此,搭建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平台,不断丰富青少年科普活动内容,是教育部工作的另一个着力点。

日前,家住宁波市华侨城社区的40个孩子早早地来到社区里的“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兴致勃勃地来参加心随“模”动大型三模竞技赛。华侨城的“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被大家称为家门口的“科技馆”。300多平方米的活动场所被划分成10大科普区域;“极速世界”是赛车爱好者的乐园,“标本角”里陈列着小朋友们新手制作的树叶、蝴蝶等标本,在“太空揭秘”区域孩子们不仅能了解天文常识,还常常能看到难得一见的天文景象……像华侨城社区这样家门口的“科技馆”,宁波市还不少。这些社区科普设施成为培养青少年科学探索兴趣、学习团队协作精神的“启蒙”老师。

20112012年,教育部还与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协等部门,依托现有科技自然馆、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型企业园区等资源单位联合建立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首批50多家中小学科普教育实践基地也将在今年命名。

配合中国科协组织开展多种类型的青少年科普活动,也是教育部一直开展的科普工作之一。教育部连续配合中国科协组织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全国五项学科竞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高校科普创作与传播试点活动、全国大学生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等青少年科技竞赛和实践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学校橱窗、陈列室等的宣传作用,开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创新创业教育”等相关主题活动,将科学理念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2013年,教育部将更广泛地开展课外科技活动,配合重大节日,如全国科普日、科技周活动、国际气象日、世界卫生日、世界环境日等,围绕科普主题,认真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的青少年科普宣传活动,促进课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的有效衔接。进一步规范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调整改进竞赛活动激励办法,完善评审、监督和选拔机制,积极探索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大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力度。

打造科普教育战略联盟

2013年,教育部的另一项计划是推动成立科普教育战略联盟,充分整合和利用高校科普资源、积极开展“校校联合、校企互动、校地合作”行动,促进高校实验室与博物馆开放,加强科技传播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科普合作交流、科普设施共建、科普资源共享的新机制、新思路,实现科普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科研机构和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中小学生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或展览馆,建设专门的科普场所。修改高校实验室管理办法,要求实验室每月设立12日的开放日,面向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开放,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建立实验室公开网站,利用公共网络,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组织专家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科普宣传、讲座以及交流等科普活动。

责任编辑: 聂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