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战国(公元前476年—前221年)
山海经
距今2000多年的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山海经》之中山九经记载:又东北三百里,曰隅阳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其木多梓桑,其草多茈。徐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
据2016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山海经》第232页注释此段为:再往东北三百里,是座隅阳山(在重庆市东北部的云阳县境内),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有丰富的青雘,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梓树和桑树,而草大多是紫草。徐水(可能是长滩河)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长江,水中有许多粟粒大小的丹砂。因此表明,山海经关于隅阳山和徐水记载的,正是2000多年前我们的家乡云阳的状况。
丹青留历史,翰墨润故园。站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回望古人笔下两千年前我们的家园,山水依旧在,金玉质未改,桑梓多淹留,丹砂仍徘徊。
古云阳,山水并济育文明
云阳的山水,自古以来大开大合,蕴含丰富文明。“隅阳”之山的“隅”古意为山水弯曲边角处,从长江形态看,云阳正处在长江大“几”字形的上平转弯处,两千年前云阳境内有名“隅阳”之山,安知,当今之“云阳”不契合古“隅阳”之音变?山峦纵横、水系交叠是云阳典型的地质特征,县境内连通长江的四条一级支流充满传奇色彩。山海经中记载的徐之水,即今天的长滩河,也曾被称作永谷水,“永谷”二字,蕴含五谷丰登、永续安泰的美好寓意。永谷水与长江交汇处,是巴国故邑,楚国王陵所在地。此外,云阳境内沿铁峰山脉行走的汤溪水、彭溪水蕴含了云阳籍以知名的盐业资源,自古为烟柳繁华之地,近百年考古发现的“中国第二大唐城”明月坝遗址就伴生在彭溪水边。如今,从新津口注入长江的古磨刀溪(又名新军水)畔,世界级恐龙公园石破惊天现于世前,即将给云阳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云阳的山水,古多金玉淌,今有瑰宝出,用层出不穷的物产,源源不断地回馈生于斯长于斯的父老乡亲。
古云阳,桑梓有情护众生
云阳的物产,自古丰饶富足,始终泽被黎民。《山海经》中记载云阳地区的典型物产有青雘、梓树、桑树、紫草、丹粟,其中青雘、梓树、丹砂县志典籍已不见记载,日常生活中也很少见到。但桑树、紫草至今仍散落在云阳大地上。云阳县志记载,我县养蚕历史悠久,双江、黄石、人和等地为传统养殖区,凤鸣、外郞、院庄至今仍是重要蚕桑基地,桑树随处可见,养蚕习惯未改,种桑养蚕在云阳绵延至少2000多年。到1992年,全县蚕茧产量达到2200吨,丰富产出让众多蚕农得以自给,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养蚕儿女。紫草,是著名草类。这种草,花是紫色,根也是紫色,自古用来将织物染成紫色。《诗经·尔雅》也曾记载此草。紫草两千年来在云阳的土地上繁衍生长,用其鲜艳的颜色妆扮了一代又一代云阳人的生活,让丰饶的云阳更加多姿多彩。
山水有情为至宝,风物绵延至今朝。从2000多年前走来的云阳,水依旧是那么多情绵长,山仍然是那么威武雄壮,我们生于斯长于斯,适得乐土,幸甚至哉!(撰稿 吴显文)
云阳报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