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5)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34场。云阳县围绕“推进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双试点 建设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先行地”作主题发布,并回答媒体记者和网友们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邹乐摄
发布人:
陈道彬 云阳县委书记
李茂涛 云阳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李 桢 云阳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
林冬利 云阳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
新华社记者:重庆云阳是三峡库区的人口大县,去年11月,云阳成功入选全市“小县大城”“强镇带村”试点县。请问,云阳如何抓好试点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陈道彬回答记者提问 邹乐摄
陈道彬表示,云阳把县城的优势,城镇的特点,乡村的资源统筹起来,加快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绘就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新画卷。
聚焦城市提标提质,加快建设“小县大城”。一方面,提升城市能级,培育壮大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实施城区四个街道、周边四个镇的“四街四镇”一体化、新市民安居保障等“十大行动”,努力建设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双50”城市,6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在园区集聚。另一方面,提升城市品质,统筹“改小区、改片区、改辖区”,三年滚动改造老旧小区796万平方米、惠及20多万群众,33公里环湖绿道串联八大主题公园,市民“3分钟到节点游园、5分钟进公园广场”。
万里长江·天生云阳云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聚焦城乡互促共进,加快推进“强镇带村”。坚持以大镇、中心镇为节点,着力打造“三个站”。
“第一个站”,就是人口转移中转站,持续推动能人下乡、鼓励农民进城,2200多名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到位资金超过60亿元,43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8500多人。
“第二个站”,就是农业生产服务站,积极探索“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的发展模式,推动111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深度嵌入33万亩柑橘、13万亩中药材产业,联农带农超过17.7万户。
“第三个站”,就是绿水青山守护站,坚持“一村一幅画、一镇一特色、一域一风光”,实施通道环境整治1200公里,“以线带面”打造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3个、美丽庭院450个。
聚焦强农惠农富农,加快实现“强村富民”。大力实施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以“强村公司”为牵引,推动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三个轮子一起转”,创新订单合同、产品代销等6种联农带农模式,全县96%以上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带动27.5万农民变“股东”,真正让广大农民在家门口“既有盼头、更有搞头”。
下一步,云阳将持续深化双试点建设,迭代完善“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体制机制,为重庆加快建设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贡献更多云阳力量。
光明网记者:云阳常年在外人员数量很多,请问云阳在服务在外人员方面有哪些举措?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吸引他们助力家乡发展?
陈道彬表示,云阳是人口大县,户籍人口133万,常年在外人员达45万,他们是助力家乡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财富。为提高引智引资引企质效,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正全力打造“云阳见面”招商外联服务工作品牌,实现招商引资与外联服务深度融合、互促互进。
建立招商引资外联服务工作体系。在县外云阳人集中的地区组建综合联系服务中心,融通云阳本地和在外人员的情感和事业,目前上海、成都、云南、西安、南京、天津、青海、湖北、浙江等地均已建立,12月底前还有几个地方也将陆续建立,力争到2025年覆盖全国各省市30个主要城市以上。
建立云阳县招商引资外联服务工作机制,构建经信、园区、发改、交通等8个招商团和长三角、珠三角2个招商办事处的“八团两处”招商体系,明确组织部等10个单位组成8个外联综合服务组,负责中心的组建联系服务工作,为招商引资提供信息,贯通招商引资外联服务这两项工作。深度挖掘云阳在外人员资源优势,集中借力引智、集中人力招商、集中效力返乡。
构建“百名专家顾问”“百名招商专员”“百家返创企业”组团服务机制。云阳通过全面调查摸底,建立党政群类、专业技术类等在外代表人士库1500余人,筛选专家学者、行业(领域)领军人物、经商或创办企业成功人士等组建“百名专家顾问组团”“百名招商专员组团”“百家返创企业组团”,搭建建言献策“直通车”,“走出去”招商推介寻新机,“请进来”实地考察谋发展。自招商外联工作全面启动以来,集中招商推介9次,洽谈硅橡胶系列产品生产以及交旅项目等重点项目51个,引进返创企业36家,协议金额78.5亿元。
培育“云阳见面”特色品牌。一方面,云阳将推行“审批、服务、中介”三线并联实践,实行“多测合一、流程再塑、审批无感、数据应用”四措并举改革,推动园区实现“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40天行政审批改革。另一方面,将引导综合联系服务机构适时举办招商推介、调研考察、政策发布等活动,做好政策咨询、走访慰问、纾困解忧等服务,让县内县外的云阳人都成为推荐云阳的代言人、助推发展的行动派。
云阳报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