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哥,我也姓唐,
论起辈分的话,我们还是叔侄。”
今年8月的一天
云阳县宝坪镇商户唐先生的店里
来了一个40多岁的男子
声称自己和他是“家门”
闲谈不过数句
这名男子竟提出想借点钱打麻将
唐先生想着还不是很熟,便婉拒了对方的请求
“老唐,你也认识这个兄弟啊?他说是我们老家的,还是一个姓。”
“你说啥子?他才跟我说姓唐嘛,
未必他有几个名字?”
等这名男子离开后
隔壁邻居的一番话却让唐先生产生了疑惑
说到这里
唐先生联想到最近镇上的传言
有骗子冒充别人的亲戚
已经有几位老人上了当
“莫非这人真是个骗子?”
唐先生转头便告诉妻子
如果这个人再来的话
务必将他稳住,等警察来调查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
这名男子再次找上门来
唐先生在招待他的同时,悄悄拨通了报警电话
看到民警到来,这名男子表现得十分慌张
面对民警的盘问也是顾左右而言他
等到民警查询其身份信息后才发现
这名男子并非姓“唐”而是姓“向”
于是便将其带回派出所进一步询问
结合先前掌握的线索
民警对向姓男子进行了反复询问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交锋”
他终于坦白了自己的违法行为
此前,他多次冒充“远房侄儿”或者“亲戚”
诈骗了5人
其中4人都是七八十岁的独居老人
诈骗金额达2000多元
为了让这些受害者相信自己
该男子经常在街头巷尾溜达
与人闲谈之时
悄悄记下了很多居民的家庭信息
尤其是独居老人
之后,便像开头所述的那样
许多人都成了向姓男子口中的“亲戚”
宝坪派出所民警童天宇介绍
这些上当受骗的大多是老人
辨识能力较差,但家族观念却很强
听到骗子能说出自己的家庭关系网
又遇到了困难
便在一声声“伯伯”中“迷失了自我”
掉进了骗子设好的圈套中
民警在询问案情时也产生了疑惑
向姓男子是典型的“不挑食”
只要有钱骗,无论多少,全部照单全收
4名受骗老人中,最多的被骗了1000元
最少的只有50元
经调查
向姓男子本是普安乡人
平时以在葬礼上敲锣打鼓为生
生活较为拮据
平日里是“一块钱掰成两半花”的人
难以维持生活开销的他便铤而走险
来到邻近的宝坪镇
诈骗那些大龄独居老人的钱财
此次诈骗案涉及的2000多元现金
已经全部返还给了被侵害人
向姓男子因还涉嫌一起入户盗窃案
已被公安机关拘留,等待后续司法程序
骗子为什么爱挑独居老人下手?或许跟他们长期独自生活,精神空虚有关。当所谓的“侄子”上门拜访时,他们的心里其实也有所宽慰。一听到“侄子”遇到了困难,也难免动了怜爱之心,不自觉就落入了骗子的圈套之中。打击整治涉老诈骗不但要从法律的角度思考,也要从强化家庭和社会责任,营造敦亲睦邻、融洽祥和的氛围上入手。对不法分子保持“力度”,不遗余力,重拳出击;对银龄老人,要有“温度”,关心关爱,给予陪伴。
也许,我们多跟老人说一句话,老人就能少听骗子一句话。
(记者 贺元河)
云阳报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