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也是首次召开美丽重庆建设大会一周年。提起生态话题,我们总会想起熟稔于心的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拓展“两山”转化路径的关键之举。将优美生态环境“产品化”并合理高效变现,重庆有何新探索?即日起,上游新闻聚焦重庆十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策划推出《点“绿”成“金”》系列报道,展现美丽重庆建设在绿水青山间交出的生态答卷。
在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溯江迁建的重庆云阳,有着一条长达33公里的亲水岸线。它犹如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妆点着这座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生态之城,更吸引着无数市民游客畅游其中。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条“珍珠项链”却因为被非法码头、非法采砂的堆场侵占,水土流失严重,地质隐患突出,犹如一道“伤疤”,亟需愈合。
2014年,云阳县启动县城沿江库岸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经过7年时间建设,曾经的荒滩,如今成为了拥有8个主题公园构成的环湖绿道——骑走跑坐可享、山水花石可赏、文史科艺可品,这里已然成为最受市民喜爱的城市滨水空间。
顶尖规划
荒滩变为绿色秀带
“以前这里污水横流、满是灰尘,我们即使居住在江边,也很少去玩耍。”肖先生说,下雨天满地泥水,天晴也满眼灰尘。
2014年,云阳启动环湖绿道建设,统筹规划,综合治理,面向全球邀请最顶尖的景观设计单位参与总体规划设计工作,高标准编制规划。
与此同时,云阳先后关停十余座砂石码头,并对沿江屠宰场、堆满垃圾的荒滩等进行整治,同时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先后修建排洪沟18条、拦截沟21条、污水泵站7个,设置垃圾收集点15处、垃圾桶400余个,从源头上减少污水、生活垃圾等进入长江及澎溪河。
其中,在推进消落区约148公顷的库岸绿化工程上,通过实施连锁式植草砖、雷洛护垫工程治理和实施扦插狗牙根和播撒狗牙根草籽等方式,既稳定库岸边坡,又改善环境。
此外,云阳完成了175米以上约300公顷的景观绿化工程,其中,月光草坪是西南片区最大的人工草坪,占地500余亩,草坪面积300余亩。
8月15日上午的月光草坪上,一对新人在摄影师的指导下将幸福的瞬间“定格”。“现在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我们的草坪随时都是绿油油的。”规划时,云阳专门选定了冷暖混播的草籽,不管什么季节,都能让人随时见“绿”。
功能齐备
荒滩变为生活秀带
“随着环湖绿道各个区域依次开放,越来越多的人来此游玩,这33公里长的绿道,总有一个地方适合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人们。”市民钟洪梅笑着说,不管是散步、运动,还是外地朋友来云阳玩,环湖绿道一定是她首推的打卡地。
她的父亲时常骑着自行车沿湖而行,有位萨克斯爱好者几乎每天都会来公园吹奏,遇到了,钟洪梅的父亲总会停下倾听享受。
打造环湖绿道让居民有处可去,8大主题公园可满足居民多元化的体验需求。
在对环湖绿道的功能布局时,云阳注重连点、连线、连片打造。33公里环湖绿道由宽约3米的自行车道、跑步道和漫步道“三道”将自然体验区、健康休闲区、双井风情区、生态活力区、宜居水岸区、文化旅游区等6个魅力分区和月光草坪、滨江公园、阳光沙滩、立新公园等30多个休闲节点串珠成链,东始复兴黄岭、西至人和街道、南傍张飞庙景区、北达黄石高铁站,形成“骑走跑坐可享、山水花石可赏、文史科艺可品”的城市滨水空间。其中西南片区最大的开放式无动力设备儿童乐园,总是热闹欢腾,人气爆棚。
按照最现代、最便利、最生态、最特色的要求,云阳不断完善休闲廊亭、公厕、指示牌、座椅、健身器械、自行车等配套设施,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绿道建设深度融合,实现环湖绿道吃、住、行、游、娱、购等全方位智能化。
岸线升级
荒滩变经济秀带
云阳以农耕文化、盐井文化、移民文化等为主,为此,以这些元素为纽带的主题公园依次落成。
在白鹭湾上,由石碾、石磨、泡菜坛等上万个“老物件”构筑起的“石来运转”迷宫,唤起不少人过去的时光。“不少学生来此研学,记住我们云阳文化。”市民陈露说。
除此之外,白兔井公园承载着云阳的盐井文化,还有云江叙事部分,是以680米长、5米宽的小溪,微缩复原着云阳老城巴阳至龙硐坝上全长68公里的长江岸线风貌。模型呈现出港务站码头、张飞庙等老城地标,当地居民可来此“找记忆”。
“环湖绿道的建成提升了云阳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了市民幸福感获得感、凸显了生态产品价值赋能。”云阳县生态环境局生态科副科长沈安玲介绍,集园林绿化、休闲观光、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环湖绿道建成,成为城市游的热门“打卡地”,日均接待市民游客1.5万人次以上。
2022年,环湖绿道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2023年,云阳县共接待游客2354.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4亿元,大旅游产业实现长足高效发展,成为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
上游新闻记者 钱也 云阳县生态环境局供图
云阳报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