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左半边身体都能活动了,这个药还是很有用的。”近日,在县中医院住院部脑病科,患者刘先生正在进行康复治疗,相较于前几日,他的情况已经好了很多。
7月24日上午,家住养鹿镇的刘先生起床后不久,正想拿起一旁的杯子喝水,谁料左半边身体竟突然失去了知觉,差点就要倒在地上。
所幸就医及时,他的病情没有进一步恶化。当天下午,县中医院脑病科主治医师张涌东在研判病情后,认为他应该是急性缺血性卒中(也即俗称“脑梗死”),决定对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在接受治疗后的第二天,刘先生的身体情况就出现了好转,不到四天,他就能下床活动了。
静脉溶栓,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静脉注射特定的溶栓药物来分解血液中的凝块。这项技术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需要医师熟练使用CT扫描以排除出血性卒中,并选择合适的剂量和时间进行治疗。目前在云阳县内,只有县中医院和县人民医院能够常态化开展此项技术。
作为县中医院的内设科室,脑病科还制定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训练方案,针对病患的实际情况,先评定,后治疗。以刘先生为例,他患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症状较轻,仅存在运动功能障碍,于是康复治疗师便对他开展肩、肘、腕指间关节、髋、膝、踝等部位的被动训练和主动训练,并辅以针灸治疗,这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身体运动功能。
除了静脉溶栓技术和中医康复训练,县中医院脑病科还广泛开展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植入、视频脑电、肌电、诱发电位、多导睡眠监测等特色诊疗技术。
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微创神经介入手术,手术时,主刀医生在血管造影机的辅助下,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入路,在导管、导丝、球囊的作用下,将支架放置在血管病变处,扩张狭窄血管、修复血管内壁,预防血栓形成、改善远端血供,这是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
据县中医院脑病科主治医师张涌东介绍,在他们近期的临床实践中,大部分适用此术的患者都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性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我国新发卒中的 69.6%至72.8%。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为0.5%,并发症发生率为 12.8%。
相较于静脉溶栓术,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植入术不仅要求主刀医生有娴熟的处理技术,还离不开先进的血管造影设备,目前县中医院的该项技术在全县处于领先水平,这对治疗我县的患者发挥了重要作用。
先进的医疗技术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设备支撑。近年来,县中医院脑病科聚焦人才和设备这两个关键要素持续发力,取得了一定成效。科室现有各类医务人员23人,开放床位60张,配置了脑血管造影机、核磁共振、CT等先进医疗设备。依托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县中医院先后成为重庆市中医卒中联盟成员单位、巴渝帕金森病联盟成员单位、三峡神经内科专科联盟副会长单位,具备较强的区域知名度。
县中医院脑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万令表示,未来三年,他们将从学科建设入手,坚持中西医结合发展,持续引进高学历人才,提升神经介入技术,完成卒中中心、重庆市中医特色专科建设,争创市级重点专科,以期更好地服务全县广大人民群众。
(记者 贺元河 李妍)
云阳报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