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大地,芳草茵茵。
七一前后,云阳前往革命烈士广场等红色遗址参观、学习、瞻仰的人们络绎不绝。
而这一切,还得从来自县十八届人大代表肖涵提出的一条建议说起。
一纸建议,引发关注
地处云开巫三县交界的农坝镇,堪称云阳的“小延安”。
在农坝小学任教数年的县人大代表肖涵看来,曾作为革命烈士彭咏梧组织的川东民主联军下川东纵队革命根据地,从大巴山之巅到长江之滨,“红”是云阳这片土地最厚重的底色。
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然而红色资源的保护难度却超乎想象。时间回溯至两年前,肖涵在当地走访发现,当地红色文化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在镇上窄口子老街的成立的全县第一个地下党组织——农坝党支部旧址,青瓦泥墙的老宅房梁有了隐患;曾作为革命烈士联络点的白岩寺遗址原貌被易容……
“以前来这里,导航系统找不到、手机信号连不上、烈士纪念碑周边杂草丛生。”在农坝革命烈士陵园烈士墓碑前,肖涵指着被损毁的栏杆,忧心忡忡地对笔者说,“保护地方红色资源,已经刻不容缓了!”
2023年底,肖涵在县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向大会正式提交了书面建议,要大力挖掘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规划打造红色文化,让当地的“红色资源”变为“红色产业”。
深入调研,精准“把脉”
深挖红色资源,倾听英烈故事,传承革命精神,这是对英雄先烈最好的纪念。
如何用好红色资源这部地方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生动可感,云阳县也一直在用心着力答好这道题。云阳县曾先后修建彭咏梧江竹筠烈士纪念碑、彭咏梧烈士纪念馆、云阳工农武装起义及川东游击纵队陈列室、赵唯陵墓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编著革命烈士彭咏梧、赵唯等红色文化书籍。
事实上,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还远远不够,还需深入直面问题、找准问题,努力实现思想破冰和发展突围。今年3月,县人大常委会启动对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情况的专题调研,邀请各级人大代表、专业人士等社会力量加入调研队伍,通过召开党组会、主任会研究确定调研任务目标,立足地方实际,精心拟定调研方案。
一场由县人大常委会牵头组织的听证会也随即召开,县委宣传部、县委党史研究室、县文旅委等单位负责人、县人大代表、专业人士等受邀前来,相关单位在保护革命文物中的职能职责被逐一厘清,肖涵提出的有关建议被得以有效采纳。
聚焦调研主题,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现场考察、资料查阅等方式深入一线,可谓下足了“绣花功夫”。历时三个月多时间里,仔细找问题、精准想对策、合理提建议,数易其稿,最终形成《关于云阳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情况的调查报告》,对全县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及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系统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跟踪督促,共同发力
调查研究为推动云阳红色资源保护找准了“突破口”“切入点”,但要如何做好监督落实“后半篇文章”,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留住“红色印记”,更加深刻地铭记历史,以启未来?《重庆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规定》的颁布实施,切实把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保护利用纳入法治化的轨道,调研组在发现问题完成前期调研后,县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争取各方支持,督促协调各方,用制度管人管事,压实部门责任。县人大常委会还组织人大代表成为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的宣传者、参与者和实践者,加强建议督办力度,薪火相传红色精神,让党史学习教育浸润云阳。
“保护英烈设施,人大不是孤军奋战。”肖涵说,县政府积极宣传动员,组织发动公民、法人、社会组织等社会主体积极参与,以同力同心行动实现常态长效保护,提出探索建立革命文物“保护、活化、融合”机制,抓实做好“红色+”文章,推动红色文化创新性发展和红色资源创造性转化,讲活新时代 “红色故事”。县教委全力推动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依托丰富红色资源,积极构建红色精神教育大课堂,打造开放度高、覆盖度广、实效度强的“课堂+基地”,树立区域红色资源大思政育人理念,全面展现革命精神的历史深度、思想高度、时代温度。
日前,由县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工委牵头组成评议调查小组,深入开展有关单位履职情况调查,并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上,听取红色资源保护联席成员单位履职报告,对其进行评议,提出建议,凝聚监督合力,持续推动解决实际问题。
“保护红色资源就是传承红色基因,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这项工作的脚步不会停歇。”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法治力量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是县人大今年持续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将高质效办理好代表建议,为持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贡献更多力量。
时光前行不舍昼夜,唯有精神穿透时空。清晨,肖涵沿着曲幽的小径来到深山密林,看着缕缕阳光映射下的烈士墓碑修缮一新,显得更加庄严肃穆。她手捧鲜花静静地肃立在烈士墓碑前,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哀思……
(通讯员 谭舰 徐江滔)
云阳报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