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磐下云虹宣讲队大阳分队的小解,今天我向大家宣讲的题目是《加强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刚刚过去的甲辰龙年春节,小解的朋友圈、抖音圈被两个东西刷了屏,大家一起来看看,我们是不是有同样的经历:
第一个刷屏的是龙年新春祝福。我们大家一起先来看几个词语。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哎呀,这都是些什么呀?不怕大家笑话,这几个“熟悉的陌生词”,一度让小解我怀疑人生,用网络流行语讲就是“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干什么”。说“熟悉”,是因为朋友圈到处都在发;说“陌生”,是因为小解一个词都认不全。后来还是去上网查了才知道这些词是什么意思。
龙行龘龘【dá dá】,出自中国古代的一部汉字字典《玉篇》,被解释为描述群龙腾飞的景象。前程朤朤【lǎng lǎng】,含义是前途一片光明。生活䲜䲜【yè yè】,意味着能够享受到丰盛的食物、温馨的家庭、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满足的内心。事业燚燚【yì yì】,描绘了事业兴旺的景象,寓意着事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无限的机遇。
说到这里,小解也不得不吐槽自己一句:没文化,真可怕!!
第二个刷屏的是龙年的春晚。2月9日晚,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为全国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一副《年锦》无疑是颜值最高的节目,处处透露出传统纹样传承至今,所承载的美好愿望不变。一舞《瓷影》探索凝结于火土之功中的千年匠心,展示青白瓷沿丝绸之路,跨越山海传播文化的艰辛历程;《山河诗长安》将长安城的诗意浪漫和热血沸腾的影视有机结合,实现了一次古今文化的深度碰撞交融;还有象征福气满满的《锦鲤》、刚柔并济的《咏春》……。可以说今年的春晚,不仅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和文化的交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句“上下五千年”,沉淀了数不清的沧桑历史;一句“纵横九万里”,积累了讲不完的英雄豪杰。但不知道从何时起,有一些小时候还很常见的东西也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我们一起来看几张图:大家知道这幅图是在干什么吗?其实这是在弹棉花,也叫做弹棉絮、弹花。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最迟在元代就有了这种技术,其目的是让棉花更加松软,适合使用。过去,农村有不少贫苦农民和工匠因生活所逼,整年在外地为人弹棉絮,俗称“弹棉郎”。随着工艺发现到今天,只有少部分地区还能看到此类从业人员了。
大家一起来看第二幅图片:这是一个算盘。没错,就是算出了第一颗原子弹的那个算盘。算盘作为一种边缘的、补充性的计算工具,其作用不可磨灭。小时候总听长辈们“吐槽”,说以前打算盘,总是记不住口诀,每次上珠算课就是煎熬,后来不知道怎么一下子就会了,口诀也滚瓜烂熟了。但是,随着时代进步,算盘终归只能当文物了。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许多文化遗产面临着消失的风险,比如刺绣、木雕、皮影等等,都在慢慢地遗忘在我们的记忆里。这些消失的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人类文明的损失,更是未来的威胁。
为了集中有限资源,对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重点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截至2023年12月,共收录730项遗产项目,对应于145个国家。其中,我国列入共计43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我国相应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截至2023年12月,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共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一大批珍贵、濒危和具有重大价值的非遗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程中,要守正创新、活态传承,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说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就不得不提到这样一群人,他们掌握着非遗项目的核心技术技艺和知识,肩负着传承和发展的重任。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非遗传承人”。
很荣幸,小解结识了一位非遗传承人。在与他的交流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他对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目睹了他对非遗技艺的热爱与执着,对每一个细节都有着精益求精的要求。他告诉我,每一个非遗技艺都是历史的见证,都承载了前人的智慧和情感。所以传承这些技艺不仅是为了技艺本身,更是为了延续文化和历史。
在这背后,又有多少人如同小解的这个朋友,一样默默坚守在传承一线,用实际行动对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我坚信,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优秀的传统文化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衷心的希望,在座的每一位朋友都能够一起行动起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奋力谱写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新篇章。(解莉娜)
云阳报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