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服霓裳,天生云阳
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
文物上的华服
传递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云阳博物馆
也藏着许多华服的演变线索
文物中镌刻着云阳文化基因
蕴含着云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云阳县融媒体中心推出
第三届“天生云阳”金秋节系列报道
文物上的华服
服饰不仅具有“穿戴之美”
更承载着礼仪,彰显着制度规范和礼节
为保持衣服工整美观
现代人会使用熨斗熨烫衣服
而2000多年前的汉代人
也有他们的“熨斗”——铜樵斗
“铜樵斗在商代是作为刑具使用的,汉代开始就用作熨烫纺织物的一种生活用具。”云阳博物馆讲解员阮靓介绍道,汉代的铜樵斗以青铜质为主,使用时在熨斗的盆腹中加入炭火,一手执柄端,用导热过的盆底熨烫褶皱的衣物使其平整,从而达到正衣冠的需求。
云阳博物馆所陈列铜樵斗出土于
云阳县巴阳镇巴阳村佘家嘴遗址
馆内收录的两个铜樵斗均来自西汉时期
其结构简单,斗呈平底勺状
直柄长约20厘米
铜樵斗又被称为金斗、火斗。汉代的熨斗大致分为不带底座的和带底座两类。不带座熨斗,造型简单,直柄、柄短,个别柄上有刻度。斗呈平底勺状,少数有盖,斗口沿和柄部饰有几何纹饰。带座熨斗受到灯具影响,造型较为复杂:一般有一底座,座上立支架,直柄熨斗横插于支架孔中。
铜樵斗作为熨烫工具使用,开始于汉代,盛行于明清,后期工艺更加精美,兼具实用和装饰功能。为增强铜樵斗的美观性,西汉时期就开始在铜樵斗内镌刻文字和图案。“西汉末王莽时期常铸有莽泉纹,斗内底多铸有‘长宜子孙’‘长命富贵’等吉祥语铭文。”阮靓介绍,铭文内容及形式在东汉前期到曹魏发展至完善,内容包括铸造年份、制造官署、名称、重量、吉祥语等。
由惩罚罪犯的武器变为整饰衣物的“熨斗”
汉代铜樵斗化身生活诗人
它轻而易举地灭除日常的烦恼
营造出惬意的诗情
让我们可以更加直观了解到
2000多年前的人们
也是十分注重服饰的整洁和美观
记者 周光清 刘婷 张菊
云阳报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