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庆市委机关刊物《当代党员》报道:一“面”生辉

来源:七一网  编辑:陈学容  2023年08月14日 09:01

在重庆这座以米饭为主食的城市里,很多人的一天却是从一碗面开始的。烧开水、下面、打好佐料、捞面、撒上绿叶菜……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就可以端上桌了。

万里长江三峡美,天生云阳小面香。一碗好的重庆小面,少不了好的面条,而重庆云阳人对此充满自信。云阳人吃面也制面,据统计,全国70%的鲜面都出自云阳县。

令人称奇的是——这片土地既不生产小麦,更不加工面粉,却被人亲切地称为“面匠之乡”“中国面都”。

渊源·汤溪河岸面香扑鼻

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西汉时期,随着云阳盐业的兴起,陕西省、湖北省等地的盐商络绎不绝地进入云阳县云安镇,走马贩盐。北方商人喜爱面食,为了迎合他们的生活习惯,云阳当地人从那时起学做面食,招待八方来客,沿河两岸车水马龙、万千店铺面香扑鼻。因汉代面条被称作“汤饼”,这条面馆众多的小河便被称作“汤溪”。

随着盐业没落,盐马古道人烟逐渐稀少,而汤溪河沿岸乡镇的制面技艺却代代相传,流传了下来。

20世纪50年代,云阳县机械厂出产了一台云马牌手动面机,从此使制面进入半自动化流程。改革开放之初,云阳县鱼泉镇马槽村村民方世云乘船而下在湖北宜昌开了面坊,第一个月的收入是670元,3个月下来赚了8000多元,达到当时“万元户”的标准。

凭借着云阳人坚韧的精神和熟练的技艺,云阳人制作的鲜面迅速受到市场的认可。挂着“重庆鲜面条”“川东切面”等招牌的面坊在全国遍地开花:陕西、山西地区偏爱劲道,川渝地区喜欢柔软……尽管各地面文化不同,但云阳面工始终坚持“做消费者喜欢吃的面”,在各地站稳脚跟,开枝散叶。

为了突破散而多、小而弱的面业发展格局,2014年,云阳分布在全国各省的面工自愿组织在一起,成立了云阳面业协会。协会与政府共同努力,将云阳面工大军组织起来,抱团式发展,“云阳鲜面”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目标逐步实现。

闯荡·“云阳面工”走向全国

云阳人制面,靠的就是吃苦耐劳,陈绍全的身上就体现着这一品质。陈绍全出生于云阳县鱼泉镇一个面条世家,20世纪80年代末,他开始跟随南下的“面业大军”四处闯荡。

“一般凌晨一点多开始做面,四五点钟就要往各个饭馆送。等别人正常工作了,我们就要开始抓紧时间补觉。”从业30余年,这样的作息时间陈绍全早已习以为常。

从作坊式“小打小闹”到标准化规模生产,陈绍全辗转全国多地开设面坊,带出了一批又一批面工在当地扎根兴业,如今,他开设的8家工厂,年产值达8亿元。

通过父带子、师带徒、亲帮亲、邻帮邻等方式,云阳人陆续背着面机走出峡江,入两湖、进两广、跑两江、闯关东、下南洋……云阳人开设的面坊覆盖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超过17万户门面、每户面坊年均产值超过60万元,在云阳形成了鱼泉、沙市、江口等近10个面条专业乡镇,30多个面条专业村,带动万州、开州、巫山等周边区县人群从事面业,形成了“云阳面工”劳务品牌。

2016年,作为首批外出打拼的“云阳面工”,陈绍全接受云阳县政府邀请返乡创业。

在陈绍全位于云阳县的面条加工厂,一条条自动化流水线平稳高效运转,经过和面、压片、切条、截断等多道工序后,小球藻面、益生元面、富硒面、辣木面等各种添加不同营养元素的面条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面坊的半自动压面机每小时只能产150公斤左右的面条,但全自动流水线根据型号不同,每小时可产1吨至2吨不等,效率大大提高。”如今,已是云阳面业协会会长的陈绍全说,现在他每年都投入大力气搞研发,提工艺、推新品,在他的工厂里“几乎没有做不了的面食产品”。

2017年,云阳县政府将云阳面条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发展;同年,重庆市将“云阳面工”纳入职业培训特色工种。

如今,云阳已开办面条加工企业5.6万多家,从业人数超20万人。

赋能·科技助力面业腾飞

随着新一代面业人的加入,云阳面条产业还呈现出更多可能。

在云阳面业大数据中心,通过一个显示屏,便可实时查看面粉、面条、鲜面坊行业数据,清晰了解产品品牌、销售渠道、产销数据、价格走势等动态趋势。

“我们专门为云阳面业打造了集线上线下销售和物流结算为一体,市场、企业和政府三方共赢的产业互联网项目。”重庆面伙伴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冯昊介绍。

目前,云阳面业大数据中心已建立起面业交易平台及面业大数据平台,在为全国各地面条行业提供原材料采购运输、智能制造、销售渠道、食品安全追溯、金融贷款等服务的同时,也推动云阳面业提能增效。

云阳县还积极推动企业同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合作关系,对传统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我们与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云阳建立了‘中华面食研发基地’,开展科技攻坚项目,提升云阳面条产业市场竞争力。”云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称。

如今,云阳面业已成为云阳县在“千亿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做好“产业链条”大文章的一个鲜活样本,其产业已形成从原先的“小作坊”单打独斗模式,华丽转身为集产、供、销于一体的全链条发展模式。

设备更新——在过去,面坊里四五个人忙活一天才能做出大约750公斤面条,而在现在的流水线上,15个人一天就能做出大约40吨面条。

技术创新——云阳面业协会和河南工业大学食品研究学院进行合作研发,于2021年推出了“不坨面”,可以解决外卖小面成坨、软化的问题,让小面长时间保持鲜食风味。

品牌推新——2022年9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重庆)小面文化节云阳会场活动上,云阳县发布了“云阳鲜面”团体标准,对“云阳鲜面”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生产环境、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等都进行了规定。

“当前,云阳面业作为云阳的新兴产业,正朝着‘亿元级’目标奔跑。”云阳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云阳将从鲜面产业入手,力争在2024年前建成云阳(全国)面业大数据中心,完成云阳面业总部经济平台搭建,依托重庆市云阳小面产业园建设,把“云阳鲜面”打造成全国家喻户晓的产品名片。

“开板咯!”龙缸滑雪场,把快乐拿捏!

云阳:澎溪河两岸的红叶红了

云阳第四初级中学举办第三届体育文化艺术节

҈初҈雪҈太҈美҈!云阳农坝迎来入冬第一场雪

“滨海”小城上线 云阳开启“看海”模式

云阳:野生猕猴开“小灶”温暖过冬

···今日要闻

···推荐视频

云阳新闻20241226

···今日报纸

云阳报第20200806期

s

···网站专题

···广告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 2008- yunyangwang.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云阳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渝ICP备15011569号-2
网络举报APP下载 | 电话举报号码:12377 | 国家邮箱举报地址:jubao@china.org.cn | 渝公安网备50023502000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