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网讯(记者 李歆宇 杨力)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提能升级,提量培优“千亿工业”,加快建成绿色产业发展集聚地。
提能升级大发展,笃行不怠在行动。县经济信息委将始终坚持把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补链成群、质量品牌“三大赋能”工程,助推工业企业提能升级。
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持续深化“产学研”协同发展
看似一个不起眼的“铁疙瘩”,但经过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短短几分钟,样件三维数据图形就清晰呈现在电脑上;随即设置好控制终端参数,机械设备便自动进行锻造、热处理等系列操作......近日,在云阳曲轴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智能化改造赋予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处处彰显。
近年来,为摆脱市场微利窘境,全方位提高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力,该公司将技术创新作为提升能级“主引擎”。
“过去,由于锻造压力机的吨位较小,部分产品不能锻造,面对客户需求却没能力满足。“该公司技术部部长张绍全说,今年公司为突破锻造瓶颈,投资1000余万元新建一条2500吨数字化锻造生产线,弥补了在大型锻件方面的市场缺失。
“走科技自立自强之路,还需在‘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寻求突破。”张绍全介绍,近年来,公司通过智能化改造、创办技术研究中心、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能。
据了解,目前,该公司现拥有各类机械加工、锻造、热处理、金相等设备设施500多台(套),年生产曲轴能力达300万套以上;获得镗孔专用多组加工工装、曲轴专用钻孔夹具、离心力旋转压紧装置等14项专利;还与重庆大学产业研究院合作成功研发重型汽车辅助刹车——液涡流车用缓速器。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源泉。近年来,我县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承接地,以大数据智能化作为科技创新的“方向盘”,不断发挥智能化对工业产业升级的倍增效应,助推“千亿工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县已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创新创业示范团队2个,市级科技型企业205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市级众创空间4家,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县经信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万开云”同城化战略发展契机,持续深化“产学研”协同发展,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地、院地科技合作关系10个以上;加快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创建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全面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启动科技型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全面推进市级高新区创建工作。
以补链成群为重点,助力三大百亿级产业“枝繁叶茂”
在云阳面业大数据中心,通过一个显示屏,便可实时查看面粉、面条、鲜面坊行业数据,清晰了解产品品牌、销售渠道、产销数据、价格走势等动态趋势。
“我们专门为云阳面业打造了线上线下销售和物流结算为一体,及市场、企业和政府三方共赢的产业互联网项目。”重庆面伙伴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冯昊介绍,目前,在云阳面业大数据中心,已建立了面业交易平台及面业大数据平台,为全国各地面条行业提供原材料采购运输、智能制造、销售渠道、食品安全追溯、金融贷款及产品品牌提升等服务同时,也推动了云阳面业提能增效。
鲜面份额占据全国市场的70%;面业从业人员达到10万余人;面业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经过多年的发展,“云阳面”声名鹊起,如今已成为我县在“千亿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做好“产业链条”大文章的一个鲜活样本,其产业已形成从原先的“小作坊”单打独斗模式,华丽转身为产、供、销于一体的“全链条”抱团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县围绕“绿色消费品、装备制造、能源电子”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建立“双群主双链主”工作机制,补齐“链条”、完善“链谱”、绘制“链图”,发挥“链主”“群主”企业带动作用,结合我县10条产业链全景图,对照江苏、威海等对口帮扶地区重点产业分布图,梳理了一批重点对接企业,充实招商引资项目库,指导各部门开展产业链招商,建立重点项目长效跟踪机制,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良好势头。
“以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抓好工作,要让‘千亿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树’更加枝繁叶茂。”县经信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抓沿海向内地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利用东西部产业协作和渝北对口帮扶资源,加大链群招商力度,针对云阳产业链薄弱环节,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发挥以商招商、全员招商效用,努力招引全产业链项目,持续推动云阳产业链群发展壮大。
以质量品牌为核心,深入开展“专精特新”培育行动
走进重庆三峡云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设备调试,通过智能化的中药煎煮车间,为医疗机构和患者提供定制化的远程煎药服务。
该车间的智慧药房相对于传统的手工煎药,引进了自动煎药机和自动包装机,通过电脑终端控制,完成下单、扫码、自动投料、煎药、配送等一系列流程。
“我们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配送,每一批次均按照标准流程进行质量检测监控,确保万无一失。”该公司副总经理王铁军说。
近年来,该公司致力于中成药的传承与创新,建立了中药材基地,从源头进行质量把控,从生产工艺改革进行科技提升。同时,与中医科学院、重庆中药研究院及三峡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建成渝东北检验检测中心,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认证),可为渝东北片区提供农副产品和中药材检测服务和种植、引种、加工等技术服务,助力我县绿色产品质量提升。
“公司将持续以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细致的技术标准体系、多维的知识产权体系、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实现公司产品与服务量质并举。”王铁军表示。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全县加强推进企业的质量品牌建设,引导企业深度融入“互联网+智能制造”,每年滚动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20个以上,全县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万里长江·云阳制造”持续唱响。目前,全县“上云上平台”企业已达到152家,3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体系认定,25家企业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4项企业标准达到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水平。
县经济信息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入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以转型升级为核心,加快用大数据智能化赋能传统产业,加速自动化智能化装备和应用改造传统产业,瞄准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实施精准扶持,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支持企业产品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培育打造叫得响、传得久的“云阳造”金字招牌。
云阳报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