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产品要潜心研究,深入实践。”一直以来都以产品研发为重任的王铁军,时常将这句话牢记于心,付诸行动。在三峡云海药业的药品制作车间里,技术研究、药材筛选、成分萃取、包装细节,作为技术负责人的王铁军,在每一环节都亲力亲为,一一把关,只为把最好的产品送入市场。
知识改变命运 努力收获成长
王铁军今年51岁,从踏入制药这条路开始,一走便是30多年。回想踏入制药行业的初期,在1987年,王铁军进入部队,便一直从事药品制作方面的工作。
“机缘巧合,在部队里刚好从事的是药品方面的工作,自己又还挺感兴趣的。”王铁军说。在部队里,除了得到了军事化的管理,也带回来了一门好手艺,这为他走上制药行业奠定了基础。
退伍后,王铁军顺理成章地被分到制药公司,这是他第一次正式接触制药行业。“在制药厂当操作工,觉得这个行业学问很深,有很多不懂的理论。”王铁军说,为了在制药上研究得更深、更透彻、不落后,他常常在思考,怎样来改变现状。
“既然以前没有参加高考,那就重新给自己一个机会,体验一把高考。”每天看书研究、求教前辈,不到五个月,王铁军就收到了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一张纸也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变化,他从原先的制药操作工,变成了制药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
立足本职岗位 夯实制药根基
初心亦是本心,王铁军一直不改初心,砥砺前行,在一次次挑战自我上,把制药这份工作做到极致。
在开州、万州等多个地方的制药企业,都有他研发药品的身影,出于对未来的考虑,王铁军于2018年来到云阳,最终落脚到了三峡云海药业,他说:“我要在云阳干到退休了。”
制药行业对药材加工、成分提取、制剂工艺有较高的专业理论与研发能力要求。初次来到三峡云海药业的王铁军也遇到很多阻碍。人事不熟悉,跟同事之间存在“隔阂”,开展工作很艰难。
“只有做出实事,别人才会认可你。”王铁军说。半年的时间里,王铁军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专研药品二次开发,对中药材加工、中药炮制、中药有效成分萃取等工艺进行优化,从工艺上、质量上对产品作了很大的改进。
“他来了之后,一直都在为公司谋出路,为员工谋福利,平时工作中也是对事不对人。”三峡云海药业企管部经理朱梁苹说。
王铁军说:“只有以团队为重,劲往一处使,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下去。”他经常与车间员工交流沟通,通过了解员工最真实的声音来作出决定。在王铁军的带领下,车间同事越来越融洽。
2021年,王铁军带队参加重庆市制药技能大赛,荣获了两个单项竞赛第一名。同一年,王铁军带领研发团队与专家学者联合发表科技论文 74 篇,取得发明专利 9 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并完成渝东北检测研发中心建设、渝东北智慧药房建设等科研项目24项。
“立足本行,夯实根基,才能走得更长更远。”2021年,他被授予“重庆市十大制药工匠”称号,这些奖项、专利不仅是一项项荣誉,更是对他专业的认可。
摸索人才培养 延续药业发展
生物制药这些年来发展迅速,制药公司如同雨后春笋,新的企业层出不穷,这对医药科研工作者来说是既是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一个优秀的企业想要发展,一定要重视人才培养。”王铁军说,只有有了人才,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制药行业面临人才新老交替这方面的问题,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年龄都偏大,为此,王铁军在人才培养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我比较关注年轻人的工作状态,从他们对待制药行业的热情程度,来选择性地进行培养。”王铁军告诉记者。
多年的制药经验,王铁军在培养人才上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办法。针对理论知识比较强的年轻人,王铁军会让他们走出书本,到制药车间去实践,相反,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就带到研发部门进行理论培养,从而形成一个复合式的人才建设。
“我们在工作中时常会遇到一些新问题,他总是能通过分析或是运用现代技术对我们加以指导,我们的技术水平也在每次的指导中有了提升。”三峡云海药业生产管理部经理管贞族说。
“作为制药企业,只有加大人才培养,才能后继有人,未来才可以延续发展。”王铁军说,为了紧紧抓住优秀人才这个“牛鼻子”,我们企业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提高薪酬待遇、提高生活环境等方式,想方设法引进、留住更多年轻人才。
在每次遇到困难,王铁军都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冲劲,用其强大的信心和感召力,带动其他人一同克服困难。当记者和他谈到未来时,王铁军表示,希望继续在技术理论、生产实践、质量研发方面发挥更多的力量,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五地一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云阳作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 吴忧 黄美琪)
云阳报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