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宝“活”起来,一眼三千年。”1月31日晚,农历春节除夕夜。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大面具,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共庆新春佳节。在晚会的“三星堆文物现场发布仪式”环节,著名演员张国立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一起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青铜大面具宽131cm、高71cm、深66cm,重131斤,是目前已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体量最大、保存状况完好的大型青铜面具。青铜大面具是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距今已有3000多年,体现了古蜀先民对自然万物与人神世界的理解与思考。
作为国宝“守护人”的冉宏林是地地道道的云阳人。他是云阳双江中学2006届学生,同时也是云阳考上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第一人。在央视春晚直播结束后,云阳融媒体中心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冉宏林,对他进行了电话专访。
春节联欢晚会结束后,冉宏林就在他的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动态。“感谢党和国家,给了考古事业这般重视;感谢国家文物局等各级文博部门机构,给了三星堆工作这般支持;感谢三星堆,给了我这个农村娃这般自豪:感谢我们的团队,给了我这个小胖墩这般信任;感谢央视春晚团队,给了青铜大面具这般绚丽舞台。人生也算是有了一种新的体验,仅此而已,三星堆的田野才是我向往的地方,继续努力!”
他坦言,没有三星堆就没有他的“高光”时刻。他生在了一个好时代,考古事业的一个好时代。他从农村出来,是考古给了他一个在央视春晚亮相的机会。
“考古人就是一个普通人,做一份自己想做的工作,我的工作我的事业在三星堆,这个永远是不会变的。”冉宏林说。
聊起过去,冉宏林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在云阳生活和读书的近20年期间,冉宏林就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经常阅读一些历史方面的书籍,时常翻阅杂志上的古文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小篆到隶书,推算文字的演变过程。
三星堆文物惊艳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冉宏林说,作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三星堆遗址发掘也是中国百年考古成果的典型代表,从1929年发现以来,几代考古工作者接续百年奋斗、探寻文明根脉。截至2021年底,三星堆新发现六个祭祀坑共出土编号文物一万多件,包括黄金面具、顶尊人像、圆方尊、大面具、神坛模型、跪姿铜人、500余根象牙等许多精美文物,其中一些在三星堆开放式文物修复馆已可近距离观赏。铜尊、铜壘、玉璋、玉琮等众多文物显示蜀地与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的紧密联系,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
云阳是文物大县,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拥有很多文物。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冉宏林对于云阳文物的发展给予了一些看法。他说,“我本身是云阳人,家乡的文物事业我非常非常关注。”前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三峡考古总负责人俞伟超先生选择长眠于云阳,足以体现云阳在文博行业的重要性。云阳县博物馆收藏了俞先生生前的一批重要材料,足以说明中国考古学的前辈都非常关注云阳的文博事业的发展。
云阳现在有很多丰富的文物资源,如李家坝、明月坝、故陵楚墓等文物资源都非常重要,对于了解整个中国早期历史的发展,中国文明化进程的研究都是举足轻重的材料,云阳的文物资源非常丰富,这些资源也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要让文物真正“活起来”,他认为云阳在现有的文物保护前提下,要用好的方式把文物展示出来,让文物真正融入到整个云阳县的发展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当中,云阳县城的建设风貌营造也可以从云阳已有的文物资源提取一些文物元素进行融合,让云阳的普通老百姓能够体会到云阳深厚的历史底蕴。
作为云阳人的冉宏林虽远在他乡,但他心系家乡的发展。他说,“云阳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的幼年童年少年青少年都是在云阳度过的,在云阳我度过了最开始的将近20年,我现在整个人的基础都是在云阳打下的,我对云阳怀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所以我希望云阳县的发展能够更上一层楼,越来越好,在经济,文化,旅游各个方面都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希望云阳的文博事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成为重庆乃至中国西部重要的文物重镇之一。”
记者 谭启云
云阳报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