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十四届十次全会以来,盘龙街道立足“一心两极三片”定位和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地”目标,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面貌绽放新颜。
着力招商引资 产业蓬勃发展
时近年末岁尾,各项生产经营进入旺季。在盘龙街道返乡创业园内的如春家居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着穿弹簧、裁面料、铺垫层、打围边。公司每天生产100多张床垫,销往重庆、四川、湖北、甘肃、新疆等全国十多个省市。
“我们一直很重视产品质量和创新,生产的床垫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也获得了CCTV展播品牌、重庆品牌产品、云阳县知名商标等多项殊荣。”重庆如春家居有限公司经理杨光秋介绍,目前公司生产有3D床垫、记忆棉床垫、乳胶床垫等50个品种,经销商超过300家,销量逐年攀升。
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现有的厂房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今年10月,在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新扩建的厂房破土动工,目前主体工程接近完工,有望在明年投用。
良禽择木而栖。五年来,盘龙街道始终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在招商引资、企业服务、要素保障、产业培育等方面狠下功夫,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安心发展。截至目前,全街道市场主体共3989家,四上企业41家,农业产业园25个,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人居环境好了 村民腰包鼓了
五年栉风沐雨,成就城乡面貌美丽蝶变。在青春村沈家庙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门前屋后干净整洁,青瓦白墙质朴典雅,石头、轮胎、陶罐构筑的栏杆与花草树木相映成趣,勾勒出美丽的乡村田园画卷。“房前屋后乱堆乱放、养鸡养鸭、污水横流没有了,走的是水泥路,用的是自来水、卫生厕所,这样的环境住着很舒心。”谈起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村民刘祖珍脸上难掩喜悦。
人居环境变好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走进青春村,站在山头远眺,银杏林连绵成片、蔚为壮观。这段时间,村民们正在给银杏林除草、覆盖地膜。“60元一天,一年能够4000-5000元。自己挣点零花钱,还能够和其他人说说笑笑,日子很充实。”自村里发展产业以来,65岁的黄祖珍一直在园区务工挣钱,不但摘掉了“穷帽子”,日子一天也比一天好。
“我们村曾经是贫困村,之前可以说没有一条硬化路,没有一寸便民路,产业都是传统的玉米、水稻、红苕,集体经济更是为零。”青春村党支部书记华兴田对村里的家底如数家珍。经过脱贫攻坚关键一战,村里实现了硬化公路“组组通”,自来水“家家通”,人行便道四通八达。发展了银杏基地1300多亩、脆香李800亩,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1万元,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
五年来,盘龙街道紧盯城市建设短板弱项,拆除城区违建26处,建成停车位785个,完成空闲地块铲菜植绿1万余平方米,完成城区道路硬化、排污管网整治,建成永兴水厂,启动场镇电网、棚户区改造,城区面貌持续改善,市民生活更加美好。
“我们将立足区位、产业优势,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奋进的姿态,加快把盘龙街道建成全县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地。”盘龙街道党工委书记温勇介绍,到“十四五”末,基本实现盘龙街道的“双10双100双1000”目标,即城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万,“三化”产业园达到100个,四上企业及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0家,街道工业企业税收超过1000万元,街道自有可支配财力超过1000万元,全县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地基本建成。(记者 赵晓龙 熊力毅)
云阳报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