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十佳农民”之一的向世祥是养鹿镇新禾村党支部副书记,也是柑橘种植大户,更是乡亲们口中称赞的“柑橘保姆”。多年来,他潜心学习柑橘管护知识,指导全村脱贫户发展柑橘产业,被特聘为镇里的柑橘技术员。他以“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的农技推广宗旨,带领乡亲共同走向致富路。
学习技术 “门外汉”变身“土专家”
养鹿镇新禾村以晚熟柑橘为支柱产业,家家户户都把柑橘当做收入主要来源,现有柑橘种植户597户,种植面积200公顷。然而在2012年以前,新禾村由于地势偏远、基础设施落后,没资金、缺技术、少劳动力,村民摆脱贫困现状力不从心。
2012年,养鹿镇党委政府号召种植晚熟柑橘,新禾村随即召开群众动员会,决定把村里好田好地都用来发展晚熟柑橘产业。动员会上,不少村民提出质疑:“祖祖辈辈都是种庄稼,把田地都拿去种柑橘以后吃什么?”
面对村民对发展晚熟柑橘产业的质疑,当时还是村委委员的向世祥迎难而上,决定做柑橘种植第一人。他成立了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撂荒山地4.67公顷开始尝试种植晚熟柑橘,示范带动村里柑橘产业发展起步。
由于缺乏管护专业知识,没有实地种植经验,第一次种植柑橘的“门外汉”向世祥也在田里“摔了跟头”。2013年,柑橘园遇到大规模红黄蜘蛛灾害,园里的柑橘叶成片掉落,向世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当时我不懂柑橘管护技术,真是无从下手。”向世祥说,后来请县农业农村委专家指导后,及时对症下药挽回损失。
文化程度不高、没柑橘种植技术的村民又该如何将果树种好呢?想到这,向世祥决定钻研柑橘管护技术。
上网查询专业知识、参加县里培训会、果园实际操作……向世祥通过多方渠道慢慢摸索,一步步熟能生巧,积累了不少的技术经验。经过几年努力,2019年,向世祥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土专家”,还被县农业农村委聘请为新禾村的特聘柑橘种植农技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解决村民生产技术难题。
推广服务 “柑橘保姆”为农“撑腰”
眼下,又到了新禾村晚熟柑橘管护的关键时节。作为村干部及柑橘种植大户,向乡亲介绍、推广柑橘种植技术,帮助村民化解种植风险,挽回经济损失是向世祥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虫要彻底,打药要深入,晚熟柑橘要进行排水沟整……”在新禾村一农家院坝里,“柑橘保姆”向世祥正耐心地给村民讲解秋季柑橘管护知识。
柑橘种植大户刘安明说:“如果是柑橘出现了什么病虫害,只要一请到我们的‘柑橘保姆’,他哪怕是再忙,都要放下手中的活儿,亲自给我们作技术指导。”
果农肖乾华的柑橘园天牛危害严重,果农陈帮祥的花蕾蛆严重,果农曾以海溃疡病爆发……在2020年,一个又一个坏消息传到向世祥耳朵,他心急如焚。
为了帮助村民解决柑橘园内病虫害,及时挽回经济损失,向世祥挨家挨户讲技术,走进田间地头作指导。
“去年5月,柑橘园内红黄蜘蛛病虫害大面积爆发,打药后依旧不见效,真是束手无策!”柑橘种植大户蒋兴全说,当向世祥得知消息后,他赶忙来到田地里,重新配药,调整打药方法,采用机械化打药方式,挽回了经济损失6000多元。
向世祥不仅让自己的柑橘园没有病虫害,还把经验和技术传递给村民,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柑橘保姆”。
提质增效 “黄土地”变成“金土地”
“大家一起富,那才叫富。”用向世祥的话来说,乡亲们共同富起来,日子才有奔头。在他示范带动下,新禾村从几公顷柑橘树变成了200多公顷,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变成了现在500多户共同发展柑橘。
柑橘销售收入、土地流转收入、果园务工收入……如今,新禾村柑橘产业发展逐渐走向正轨,不少脱贫户在向世祥的带领下大步迈向致富路。
“2018年以前,由于缺乏专业管护技术,柑橘树亩产仅有几百斤。2019年,在向世祥的技术指导下,柑橘树亩产达到0.2万公斤,年收入7万多元。蒋兴全笑着说。
据了解,2020年新禾村柑橘销售1350吨,销售额600多万元,产量在2019年基础上翻了一倍,让贫困户年户均增收6000元。2021年,新禾村柑橘销售2050吨,销售额900多万元,脱贫户年均收入1.5万元以上,柑橘产业的发展是巩固脱贫的坚强后盾。
“每到柑橘管护季节,我们就来到柑橘园内务工,一天有100多元的工资,比自己种庄稼轻松多了。”新禾村村民戈玉全说。
目前,新禾村柑橘产业已走上“产业有收益,收入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向世祥依旧坚持在柑橘园里,琢磨着如何实现柑橘产业提质增效,为乡亲们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 吴忧 李歆宇)
云阳报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