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千百年来,古诗中描绘的这种农家悠然闲适景象,令无数人心驰神往。如今,在凤鸣镇,这样的景象早已成为乡村里的常态。
10月10日,在凤鸣镇太地村祥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桑园里,成片的桑树绿意盎然,绿得滴翠的桑叶迎风摇曳。祥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智能蚕房建设施工现场,挖掘机正在进行挖土作业,工人们忙着运载钢材。
据了解,智能蚕房是凤鸣镇今年东西部扶贫协作4000亩蚕桑生产基地项目核心区之一,蚕房功能区分为养蚕共育室、智能养蚕车间、蚕桑文化展示厅三个板块,总面积3600平方米。智能蚕房建成后,整个车间的操作将实现智能化,通过手机APP喂蚕,节约劳动力。还可实现滚动养蚕,一年养15个批次以上,喂蚕效率将提高28倍。目前,该公司已建成600亩桑园,智能蚕房第一期工程将在12月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
随着祥飞农业的蚕桑产业在凤鸣“落地开花”,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效应也日渐凸显。目前,4000亩蚕桑生产基地已入驻业主38个,新建桑园3000亩、蚕房16000平方米、小蚕共育室6个,2套养蚕智能设备采购完毕。此外,凤鸣镇政府对部分新建桑园配套了基础设施,硬化机耕道5千米,新修泥结石耕作道2千米,新修蓄水池1口。一些新业主利用新建桑园开展了试验性养蚕作业,平均单产达到37公斤,蚕茧质量优良,取得了“开门红”。
有了好产业,村民靠栽桑养蚕走上一条全新致富路 。靠着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帽的阳凤村祥菊桑蚕养殖家庭农场业主付定祥就是其中之一。前些年,他家因病因学致贫,付定祥外出打工,但工资收入不稳定,便返乡创业发展蚕桑养殖。2018年,他申请开办家庭农场,得到了凤鸣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获得无息贷款10万元和5万元的建卡贫困户贴息贷款。今年,村里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购入一个小蚕智能化共育室,付定祥的家庭农场将其租用过来,每年给村里交纳2万元。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推进了蚕桑养殖的现代化,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组织。
近年来,凤鸣镇政府将蚕桑列为市级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以来,通过紧锣密鼓地开展宣传动员、规划布局、编制可研报告、编制实施方案和组织实施等一系列工作措施,扎实推进凤鸣镇2020年东西部扶贫协作4000亩蚕桑生产基地项目建设。4000亩蚕桑生产基地项目位于云阳(凤鸣)市级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及拓展区,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标准化桑园4000亩;新建蚕房17320平方米,其中普通蚕房16120平方米,智能蚕房1200平方米;新建小蚕共育室8个,其中智能化小蚕共育室7个,机械化小蚕共育室1个;推广养蚕智能设备2套。项目建成后,将带动产业园区内225户788名贫困人口增收。
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具体实施方面,凤鸣镇政府通过多业主共同发展,改变过去一家一户的传统养殖模式,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返乡创业业主规模化发展蚕桑产业,实现由过去的小规模,向现在的大规模发展。同时以智能化养蚕打造生态高效的养蚕模式,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撬动蚕桑大发展。
(记者 陈小娅 实习生 谭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