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立村位于龙角镇东北方,海拔175至650米,林地比耕地要大得多,打眼望过去,几乎找不到一块开阔的平地良田。除此之外,这里的土质为红沙土,土壤稀薄,保水性极差,勤劳的村民们就是一年到头耗在这片沙土上,仍刨不出一家人的生活开支。
而如今,这片贫瘠的红沙土有了不一样的颜色:一片片吴茱萸、佛手、柑橘、柚子栽遍了陡坡斜坎,曾经长满水草的活水池塘养了上万尾鱼苗。以“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为导向,新立村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多点开花”找对致富路子,在小康路上奋力前行。
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
2018年以前,新立村的产业发展主要以农户自主管理为主,由于红沙土质保水性差,发展传统产业效果并不好。为破解发展难题,新立村逐步改变产业发展思路,以村干部带头发展为主,寻求适合的产业品种,积极壮大村集体经济。
梁远林是新立村的村支部书记。前几年,他从县农业农村委、中药材企业了解到种植吴茱萸市场前景广阔,便在自家门口试着种了2株。“没想到吴茱萸很适合我们这片红沙土,我试种的吴茱萸在2018年投产后,市场价每公斤卖到了350多元,通过网络销售收入6000多元。”梁远林说。
市场售价高、耐旱又喜阳,吴茱萸的特征完美贴合了新立村的产业发展需求。为此,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经讨论,并报龙角镇党委政府同意后,建设了80亩吴茱萸中药材产业基地。因为有了梁远林的成功先例,村民还紧随村支两委的步伐,在全村自主发展起70多亩吴茱萸。
2019年,新立村遇到了新的难题——是继续扩大吴茱萸的种植规模,还是增加新的产业?最终,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决定以“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为导向,进行科学研判,向市场要答案。他们联系全国各地的中药材经销商,打听到由于吴茱萸收购价格高,全国各地都在大规模种植,不久后可能会达到市场饱和。为此,新立村放弃了扩种吴茱萸的计划,结合新立村的地势海拔条件以及经销商的建议,计划种植中药材佛手。
为了少走弯路,梁远林和县委办驻新立村工作队队员李世平到普安乡佛手产业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还咨询了周边区县的商家,进一步核实佛手的销路和价格。今年,新立村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援助资金,发展了150亩佛手,将其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又一抓手。目前,吴茱萸和佛手长势良好,其中吴茱萸大部分已经挂果,明年可实现丰收。为了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新立村还在产业园内错时立体间种了土豆、芝麻、生姜、西瓜等经济作物。
“全村在发展产业上不盲目、不跟风,关键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梁远林介绍,新立村山高谷深,低谷处有不少活水河沟,但因杂草丛生,一直闲置。从今年开始的10年禁渔期让村支两委看到了新的市场机遇。村支两委商量后,邀请了县农业农村委、水利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前来调研。在得到水质、生态等条件都过关的结论后,大家迅速行动起来,除草、扩宽筑坝、采购鱼苗等工作相继开展。目前,20亩生态养鱼塘呈阶梯状依次分布在低谷,水流潺潺,已经放入的1.6万尾鱼苗承载着年底的丰收。
股份分红凝聚全村动力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村经济,富足一方百姓。找对了发展路子,又该如何让群众广泛参与受益?新立村村支两委通过走访入户,组织大家召开院坝会征求意见,探索建立“两共四参与四统一”的股份分红机制,同时增加村集体经济和农户个人收入。“两共”指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由村支两委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村干部带头参与,占地农户、其他参与农户共同发展;“四参与”即构建起项目资金入股、村干部资金入股、占地农户土地入股、其他参与农户资金入股的股份合作方式;“四统一”则是按照产业园规范化建设标准,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护、统一销售、统一分配,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以吴茱萸中药材为例,全村将80亩吴茱萸划分为320股,村集体、村干部、占地农户、其他参与农户分别占股200股、20股、80股、20股,投产后按股分红。“通过分红机制,我们把村干部和农户全部拧成了一股绳,齐心协力发展产业。”李世平说。
除了分红股金,村民们还有务工费可挣。“年轻人都打工去了,在搞产业之前这全是一片荒山,我们想挣钱也没办法。现在基地搞起来了,我们来做活,80元一天,一年也能挣1万多元。”村民谭志平笑呵呵地说。
新立村的经济产业实行村级统一管护,小规模、多品种的特征,虽然能有效增强抗风险能力,但也对村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专研管护技术,村干部与驻村工作队率先带头学习管护知识,并带领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学习,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当好产业指导员。李世平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多品种、小规模、高品质、好价钱’的思路继续扩大新立村的产业发展,在管护好下游产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提高产业的管护水平。”
(记者 段斯斯 刘太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