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网讯(实习生 张诗怡 李歆宇)秋风送爽,岁物丰成。9月22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云阳县各地农民抢收抢晒,确保水稻颗粒归仓。
机声隆隆,稻浪翻金。在双土镇保证村白杨坝的一片稻田里,小型收割机穿梭于良畴沃野,金黄的稻穗顺着传送带进入脱离箱。用机器收割,又好又快。当地成立机收服务队,帮助农户抢收秋粮。
走进双土镇吉星村谭家坝,这里层层梯田,稻浪涌动。远远望去,山野田间,一片金黄。收割、打谷、晒粮,一幅美不胜收的秋收画卷。
“你瞧,这水稻,色泽金黄,籽粒饱满,今年是个丰收年!”村民们在田间辛勤劳作,有的割稻子,有的装袋子,有的背谷子,有的晒谷子,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谭家坝是云阳一个较偏远的村子,平均海拔700多米,属于中高山地区。这里土质优良,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几百亩良田自然成片,站在山顶向下看,小山村就是“米粮之仓”。
“肥料要到半山上去挑,谷子要背上山去卖,价格比市场上每公斤低两角钱,还没人来收。”当地村民向文祥说,谭家坝又叫“团锣坝”,地形像一面锣,发展农业资源条件不错,以前由于受交通制约、劳力缺乏,撂荒地较多。 “好田好地产不出粮食,大家看着都心疼!”去年,云阳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五大件”建设,谭家坝2千米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山坪塘蓄满了水。随着基础设施逐步改善,谭家坝这片沃土激发了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发展现代农业的极大热情。
“按亩产400公斤算,可产出稻谷5万多公斤,比往年各家分散种,至少增产1.5万公斤。”今年,在外打拼多年的李雪梅在村里支持下,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流转40多户村民的闲置地,成片开发种植水稻100多亩,以大户带小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绿色水稻1200多亩,沉睡多年的小山村被“一池春水”搅动,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近年来,作为农业大县的云阳,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造“天生云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建立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相结合的农业经营体系,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今年,云阳水稻种植面积31万余亩,机收率90%左右。目前,云阳低中山地带稻谷28万亩基本收割完毕。随着高山地区3万多亩水稻日渐成熟,云阳已备齐大小收割机100余台,全力抓好收秋扫尾工作,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