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堆绿叠翠,田间硕果满枝……车行在通往云阳各村庄的水泥公路上,道路两旁新农村建设红红火火。

从“泥泞路”到“水泥路”再到“沥青路”,是这些年云阳人感受最直接的交通之变。

精准扶贫,交通先行。一条条平整的沥青路、水泥路伸向田间地头,带动老百姓创业致富;高速铁路、干线公路、城市道路、通村通组连户公路纵横交织,实现云阳内畅外联……如今,“三横一纵”高速路网格局初现、高速铁路建设有序推进、干线公路改造有力、“四好农村路”越织越密。而这些,都是交通部门重点扶贫工作的成果。

自脱贫攻坚启动以来,云阳牢固树立“脱贫攻坚、交通先行”的理念,以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持续打赢打好交通脱贫攻坚战。

截至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9336千米,其中高速公路74千米,国道169千米,省道435千米,县道291千米,乡道424千米,“四好农村路”6645千米,城镇道路1298千米,为实现“畅通便捷、互联互通、舒适安全、经济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三峡库区综合交通副枢纽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畅出行路:“外来媳妇进不来”到“想去哪就去哪”

交通的主要功能是方便人的出行,这些年,交通变化带给云阳人的出行之便,让每一个云阳人都深有感触。

“几年前,我们到重庆出差开会,基本都要提前一天出发。”云阳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说,现在当天即可往返两地。

自从高速公路通到云阳后,从云阳到重庆,只需3个小时就能到达。如果选择到万州乘坐高铁,只需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在“外联”的交通出行得到根本性改变的同时,“内畅”则让云阳人感受到更大的出行之便。

近日,在南溪镇富家村8组,村民贺年贵每天都忙进忙出,为村里的施工队工人送茶水、送点心,她说她的心里喜滋滋的,因为施工队正在硬化她家门前的公路。

“上头是崖,下头是崖,外来媳妇进不来。”说起以前的日子,贺年贵觉得真的是怕出门,“前些年,村民出村只有山间的小路,从家里走到村办公室都得半个多小时,到场镇一去一来要走整整一天。儿子在外地找的女朋友带回来后,姑娘嫌远再不愿来。”

今年3月,富家村2、4、5、7、8、10组组级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启动,施工队进了村,如今已将路修到了贺年贵家门口。再过两个月,所有工程将完工,出行不再是富家村村民心里的“痛点”。

“村里路通了,我到南溪场镇,可以直接在村里乘坐客车去,半个小时就到了。”贺年贵高兴地说,如今出行方便了,儿子也找到媳妇了,孙子长大后还可以到场镇读书。

“以前云阳公路里程总量不少,但水泥、沥青公路少,农村群众出行极为困难。”云阳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说。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2017年至2020年,我县累计下达各乡镇(街道)“四好农村路”1036个计划项目4203千米,其中通达工程1721千米、通畅工程2482千米。截至目前,已完成四好农村路共计3318千米,其中通达工程累计完工1352千米、通畅工程累计完工1966千米。全县3679个村民小组已通达3670个,通达率99.8%;已通畅3100个,通畅率84.3%,出行再也不是难题。

振兴产业路:“空壳村”到“遍地开花”

畅通路修到家门口,带来的不仅是出行方便,更重要的是带动了农村产业发展。

在南溪镇平安村,一条宽阔的水泥公路沿着深沟子河盘山而上,道路两旁80公顷花椒林为乡村增添了一抹绿色。

七月,花椒采摘进入尾声,平安村村民李孟兰正和大伙儿一起采摘最后一批花椒,并给花椒树修枝。

“花椒地的活多,除了修枝,还要除草、施肥……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元的工钱。”李孟兰的务工收入是家里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能挣钱,能照顾家里,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平安村距离南溪场镇16千米,村里未修路时,村外的车进不来。“当时就在家种粮食、养鱼,但路不通,也没法运出去卖。”李孟兰说,那时候村里没有产业,只能种点庄稼靠天吃饭。

2013年,李孟兰的丈夫生病不能干重活,需要人照顾,家里还有孩子要读书。李孟兰一家成了村里的建卡贫困户。

改变发生在2017年。这年,村里连通场镇的牛南路完工,全长14.6千米,宽4.5米,连通了村里10个村民小组。路通了,村里飞出去的“金凤凰”也飞回来了。

2017年年底,平安村村民龚义军返乡创业,在深沟子河两岸,以每公顷3000元的费用,流转了80公顷荒坡建成了花椒基地,成立了云阳深沟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有了企业,村民不用出门就能找到工作。龚义军说:“从开荒到花椒苗种植、管护再到今年的花椒采摘,我都请的村里人,一年的劳务支出超过60万元。”

李孟兰也来到公司务工。踏实肯干、学习能力强的她很快得到了龚义军的认可,还被选派到梁平参加花椒修枝培训,成了公司的技术工,负责教村里的其他村民管护花椒,一年的务工收入有两万多元,早已摆脱了“贫困帽”。

今年,80公顷花椒初次投产,产鲜花椒1万多公斤,销售收入20余万元。龚义军说:“三年后,花椒达到丰产,能产干花椒、鲜花椒35万公斤,按现在干花椒每公斤100元,鲜花椒每公斤32元来算,销售收入能达到700多万元,当然劳务费也会跟着涨到每年120万元左右。”

除了花椒产业,村里还发展了200头肉牛、500只山羊、13.3公顷生态鱼、13.3公顷桑蚕、1万只土鸡等生态养殖业,预计今年下半年还将发展中药材种植。

道路的畅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让平安村从“空壳村”摇身变成“实业村”,托起了百姓的致富梦,为全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注入了新活力。

筑好旅游路:“贫穷大山”到“天然景区”

道路的畅通,同样还带动了全县乡村旅游的发展。

上坝乡药场村村民肖远山是交通之变的受益者之一。他说,每年6到9月是他最忙的时候,自家开的农家乐里基本天天都是满客。

上坝乡锣鼓宕景区距离云阳新县城90千米,距巫溪县城90多千米,平均海拔1300余米,夏季气温凉爽,平均温度在22℃左右。森林覆盖率达90%,这样一个天然“大氧吧”是盛夏时节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2015年,随着公路的修建,上坝乡结合自身生态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将锣鼓宕打造成了自驾露营基地。在外打拼二十多年的肖远山看到了家乡的发展,返乡创业建立了上坝乡第一家农家乐,每年收入10万余元。

“在外打拼,可始终想念家乡,如今家里的路也修好了,基础设施也完善了,我决定留在家乡。”肖远山一直情系故土,终于找到了契机留下来。

为改善旅游条件,2017年7月,锣鼓宕景区道路完工,全长5.11千米,均宽6.98米,不仅方便了周围群众的出行,还让沿线当地农民跟着建起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目前,上坝乡已有3家星级农家乐。

此外,上坝乡还以锣鼓宕为突破点引进业主,完成了景区大门、广场、游步道、游客服务中心、接待中心、射箭场、卡丁车场、烧烤场、野炊区等项目建设,完善了基础设施,改善了旅游环境,持续打造锣鼓宕露营节,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来这里露营乘凉。据统计,今年夏季开园后,锣鼓宕景区每天游客量达200人次,举行活动晚会时游客量超过2500人次。

通过乡村旅游的带动,上坝的知名度越来越大,为集镇居民和外来游客提供了一个消暑纳凉的好去处,全乡村民也享受到了乡村旅游带来的红利。

铺就发展路:为云阳插上腾飞的翅膀

交通之变,还推动着云阳未来的发展。

目前,云阳在干线公路建设方面,全县干线公路完工和在建项目合计20个336千米,占计划总里程452千米的74.3%。所有项目完工后,将实现国道二级路100%,省道三级路69%,建制乡镇三级及以上公路覆盖率达85%,油化率基本达到100%的目标。

在高速铁路建设方面,郑万铁路云阳段正在加快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2%。通车后,云阳将结束无铁路的历史,正式进入“高铁时代”,打通对外交通脉络,融入全国交通大循环,真正改变云阳在全国版图的区位。同时,郑万高铁还带来了黄石高铁新城的新生,为一方百姓带来福音。

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云阳全力推进江龙高速全线开工,加快推进巫云开、万云奉巫南线高速等规划和建设,G42东互通完成总工程量的90%,全力构建“三横一纵”高速路网,提升云阳对外开放大通道,改变区位大格局。

2021年底,“1小时云阳,2小时重庆、宜昌,3小时成都、武汉、西安、郑州,7小时北上广”将基本实现,交通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为云阳未来城市发展格局和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县交通行业将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融合发展和我县“四地一支撑”目标任务要求,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历史机遇,放大格局,放远眼光,科学谋划未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坚持“外联”“内畅”双管齐下,加快推动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多向对外大通道,完善县内交通循环网。快速构建“三横一纵两循环”高速路网、“两干线两轨道”铁路路网,加快建成三峡库区综合交通副枢纽,让云阳今后的交通系统越来越发达,老百姓出行越来越便捷,为云阳未来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记者 陈爱玲 徐锐)

Copyright © 2008-2016  云阳网 版权所有  主办:云阳县委宣传部  承办:云阳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