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全国各地防汛抗洪的警报声
不断拉响
在这场与洪魔的较量中
还有许许多多平凡的“守护者”
也参与了守卫家园的抗洪接力
他们的身份或许显得平凡
他们的岗位或许不在大堤之上
但是他们的付出
却同样重要
洪水中
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用守望相助的担当
将更多的人带出了险境
千万张截然不同
又如出一辙的面孔
构筑起无形却最“坚固”的堤坝
地灾“哨兵”
别人的床头放着手机
她的床头放着锣和哨子
你的床头通常会放什么?
书?手机?还是充电器?
侯芳的床头就比较另类
上面总有一面锣和一只哨子
身为地灾监测员
一到下雨天她绝对睡不踏实
一次巡查监测结束后,侯芳将锣、哨和卷尺按照自己的习惯放置在床头的柜子上。
侯芳驻守的不稳定斜坡
关系着上百口人的安危
她心里总惦记着
万一发生险情时
睁开眼
就能抓起锣和哨通知村民撤离
对于很多像侯芳一样的
地灾监测员来说
这些细微的工作习惯
早已渗透进了他们的生活
当你在深夜放下手机枕着雨声入睡时
请珍惜这份简单的幸福
因为对于一些人来说
你的安眠就是他们心里的美梦
地质灾害监测员侯芳对一处农房的墙上裂缝宽度进行测量。
“湿鞋”镇长
总是出现在离洪水最近的地方
他6天泡坏两双鞋
普通人穿坏两双运动鞋
需要多长时间?
半年?一年?还是更久?
对一名在抢险救灾中
保持“满格”状态的基层干部来说
6天就够了
在重庆黔江区
近40年不遇的洪水袭击了金溪镇
镇长杨胜前
总是出现在离洪水最近的地方
他的一双脚也几乎没离开过水
蹚入没膝水中
连扶带抱转移敬老院老人
带领干部群众抓紧排除险情
跳入泥水指挥挖掘机抢挖
小学放学时守在河边
抱学生过河
趁着河水流速放缓时过河
给对岸的“五保户”老人送去新棉被
每天一早
他穿着没干的鞋走上岗位
晚上回来
脚上的鞋比出门时还湿
由于在水中长时间侵泡,杨胜前回到宿舍脱下鞋,十个指甲已经被水泡得发白。
鞋虽然被水泡得沉重
杨胜前的心却更加踏实了
洪水险情暂时解除
回到家里的杨胜前
只休息了一天就回到一线
出发时
带上妻子给他新买的一双运动鞋
这个夏天
无数党员干部
活跃在抗洪抢险一线
他们扼守的地方
就是坚固的生命防线
他们为什么这么拼?
因为他们相信
只有自己离洪水越近
群众才能离危险越远
监测“天眼”
大山深处坚守几十载
只为抢出这几小时
洪水来时
提前一分钟预警和转移
就有可能挽救无数宝贵的生命
为了抢这一分钟
有人在大山深处坚守了几十载
不问山高水长
不问寂寞孤独
坚守重庆最“老”水文站22年
今年10月就正式退休的刘劲梅
遇上了从事水文工作以来
最大的一次洪水
从4月起刘劲梅和同事们
就开始24小时轮流值班
观测水位、测流量、测含沙量
是刘劲梅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的工作
正在观测水位的五岔水文站站长刘劲梅。
正是通过如此专注的监测
在綦江流域重庆段
出现超历史洪水时
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
及时发布了洪水预警
最终抢出了8小时洪峰时间差
帮助当地群众提前转移
水文站大多远离城市
工作需要耐得住寂寞
需要持之以恒的专注
但正是有这样坚守着的“哨兵”
才一次次让我们跑赢了洪水
永远不要低估自己工作的价值
在重大关头来临时
平凡岗位的坚守
会显露出不平凡的意义
“半天”父亲
如果不是这半天假
儿子高考时的唯一要求就要变成遗憾
在和洪水反复较量的当下
许多人都没有自己的时间
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特殊的牵挂
作为重庆市綦江区应急局的一名科长
胡光焱在防汛抗洪一线
连续战斗了半个多月
但他也有自己的牵挂
今年要参加高考的儿子提出
“高考期间想吃家里做的饭”
胡光焱(左三)在抗洪一线熬夜奋战。
但此刻的綦江
一轮洪峰刚过
又一轮洪峰袭来
胡光焱的妻子也同样难以抽身
眼看这个简单的请求也难以满足
这时单位发出通知
给有子女参加高考的职工
统一放假半天
让胡光焱终于在高考当天
给儿子做了一段“珍贵”的午饭
下午送走了儿子
胡光焱又回到岗位
投入到新一轮抗洪工作中
在抗洪抢险的一线
跟胡光焱一样
无数的无名英雄
正不舍昼夜地工作
此刻
他们多想回家看一眼妻儿老母
他们多想吃上一顿家里的饭菜
他们多想抱抱很久没见的孩子
但此刻
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才是他们心中最大的牵挂
7月1日,重庆綦江境内洪水过境。
汛情就是命令
防汛就是责任
在守望相助的抗洪接力中
最可爱的人就在身边
我不知道你是谁
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谢谢你
平凡又伟大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