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潜藏满满力量。
云阳“90”后女孩伍建年纪不大,却拥有了寻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世界举重冠军。聚焦这位举重冠军的背后,“大山穷县”“素质教育”两个相去甚远的关键词时常出现。
“精彩在此一举” 再穷不能穷教育
伍建出生在云阳县栖霞乡红龙村,童年父母离异,她和弟弟跟爷爷奶奶生活。小学阶段,姐弟俩凌晨4点自带饭菜出门,天黑回家。不爱说话、不爱笑,伍建的未来几乎可以预测,打工、结婚、再组建一个家庭……
转变发生在14岁那年,伍建读初一,云阳沙沱中学举重队来栖霞选苗子,伍建印象里,五六年级的孩子站满操场,她坚持做了三个俯卧撑,竟被一眼相中。谁也料不到,举重不仅成了伍建的出路,还成了她的舞台:在举重竞技台上,她先后获得国际国内大赛奖牌总计20余枚;18岁代表我国参加希腊世界大学生举重锦标赛,荣获女子75公斤级举重总冠军,包括抓举、挺举、总成绩在内。
拿到世界冠军后,她选择退役、回乡,把金牌和荣誉献给了家乡和母校。云阳县沙沱中学,距离县城80余公里,群山环抱之中,培养了不少国际国内大赛中摘金夺银的选手。这所学校的举重训练史,从90年代延续至今,已成为云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
在沙沱中学的校园操场上,“精彩在此一举”五个字挂在高处,激励着热爱举重运动的孩子们。学校光荣墙上陈列着丰硕的教育成果:仁川亚运会冠军刘灏从这里起步;举重队员在国内国际大赛中,先后荣获了2次世界大学生举重锦标赛冠军,1次亚运会举重冠军,1次世锦赛举重亚军,40次全国举重冠军,150次市级大赛冠军,各类奖牌奖证400多枚。
厚积薄发!“精彩在此一举”的魄力与决心,也是云阳发展素质教育的生动写照。
云阳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库区人口大县,也是财政穷县。再穷不能穷教育,云阳始终坚持两大投入,持续提高素质教育基本保障。一是加大经费投入,全县每年投入近400万元,举办县级艺术节及参加各级素质教育展演、赛事;每年投入300万元,对特色学校进行奖金补助;近三年,共投入资金6500余万元,建成音乐室、美术室等六大功能室600余间。各学校同时预算了专项经费,以保障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二是加强师资投入,每年公招50名艺体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并出台相应政策,确保教师引得来,留得住,夯实素质教育基础。
去年9月,重庆市2019年乡村学校少年宫第三片区培训暨述职考评工作会在云阳举行。山、水、大雁、一轮初升的太阳,活动现场,由洞鹿小学师生以黄山迎客松为题材创作的麦秆画《锦绣河山》吸引了不少人围观。这幅画是用漂白麦秆和原色麦秆制作,经过了蒸、泡、刮、绘、剪、贴、烫、装裱等多道工序,站在画前,祖国大好河山尽收眼底。
“这幅画比较复杂,花了我们近一个月的时间,而一幅简单的麦秆画,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完成。”汤艳是洞鹿小学教授麦秆画的老师,最近两年,在她和同事的指导下,学校3至6年级的学生都学会了用麦秆作画。
“曾经全县仅有美育专业教师24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5%,平均1名美育教师覆盖1.5所学校。”县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全县成立辅导员队伍625人,精心开设了泥塑、草编、竹编、陶艺、轮滑、葫芦丝、威风锣鼓等近50个特色项目。山里的10万学生也能受到艺术和美的熏陶。
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落地生根,云阳严格要求各学校紧紧围绕文明礼仪、道德感悟、音乐、美术、体育、2+X、课程辅助等,开齐开足课程,杜绝发生挤占、减少、挪用课程的现象,为素质教育夯实基础。
其中,为解决县城东部移民子女及进城务工子女入学难问题,按照最新国家标准建设的一所年轻城区小学青龙小学,以“六爱教育”和“童趣课堂”为抓手,以学生的特长、兴趣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共规划了“乐趣课程”“雅趣课程”“智趣课程”三大类童趣校本课程。为给校本课程的实施留下充足空间,青龙小学将每周二、四的下午调整为“书香课堂”和“童趣课堂”,根据学生兴趣开展校本课程走班制,提供充分的课时保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书香课堂上,教师们带领学生们自由读、分组读,精读、略读,必读、选读,朗朗书声传遍菁菁校园。在每日的放学时刻,学生们共同吟诵《青龙小学蒙学经典》,一路阅读,一路书香,奏响校园里最动听的乐章。
坚持办“有态度、有温度、有厚度”的教育,云阳县上下一心,为青少年构筑起了坚实、稳固的成长平台。全县学校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继续推进一校一品建设,成功创建葫芦丝、口风琴、书法等国家级、市级艺体特色学校。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全县每三年举办一届学生艺术节和运动会,积极参加重庆市每三年举办一届的艺术展演活动,拓宽素质教育平台。
目前,全县已建成市级及以上的艺体特色、德育品牌、文明礼仪学校超过100所,其中国家级52所、市级63所。摔跤、跳绳、舞蹈、音乐等一批特色项目先后荣获国际国内大奖,一批云阳学校、云阳学生陆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润物细无声” 整体提升春色满园
“只要看到公交站整整齐齐排队上车的学生,那肯定是初三中的娃儿。”在云阳,第三初级中学学生的文明有礼远近有名,无论是公交车司机,还是学校周边的商超小贩,都对该校学生交口称赞。
值得称赞的不仅是学生,还有该校“习惯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小小的习惯不容忽视,培养好的习惯对人生大有裨益,云阳第三初级中学在十年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构建起了“培育习惯思想,开发习惯教材,打造习惯课堂,坚守习惯德育,创新习惯评价”体系,深耕细作习惯教育,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锻炼身体、主动学习、注重仪表、文明交往、遵守秩序、尊老爱幼、宽容感恩、爱护公物、爱护环境、学会审美”十大习惯,是第三初级中学从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经不断提炼总结而成的。而十大习惯并非喊口号一般言之无物,与之相反,每一个习惯都有异常清晰的“分解动作”。
就拿“锻炼身体”来说,该校以抓学生身体健康为切入点,首先是保护眼睛,其次是坚持运动强身健体,明确规定学生要进行大课间跑操、立定跳远、实心球、跳绳等。而“主动学习”则包括课前静息、三色笔记、进教室前交作业、积极思考、善于表达、学会合作、大胆展示等若干小习惯。十大习惯的每一个习惯都有具体要求、操作流程、检测办法等,搭建起了一个立体、明确的习惯培养方案。
“习惯教育不光是对坐立行走有规定,而是爱的教育。”该校教师胡珊在多年的习惯教育践行中,有着自己的看法。她回忆起自己曾经的一个学生徐嫦聆,在班上成绩优秀,乖巧听话,但在一次家访中,胡珊发现了这个学生的不一样。原来,徐嫦聆从小父母离婚,母亲远走他乡再无联系,父亲也在一处工地打工,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奶奶每天早上5点钟就要起床给她做饭,可孩子不仅对老人十分冷漠,常常连饭都不吃上一口,招呼不打一声就径直出门。
此后,胡珊在习惯教育课上,经常给学生们布置特别的题目,如回家观察长辈如何做家务,给父母、爷爷奶奶写一封信等,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了解长辈的艰辛。渐渐地,小嫦聆跟奶奶亲密起来,还主动地帮奶奶干家务。
习惯教育也让学生们的成长充满力量。“学校教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为人处事的道理,自立自强的品格,母校就像是一方肥沃的土壤,为我的成长提供了养分,夯实了基础。未来,不管我走到哪里,这儿都将给我力量。”九年级学生田思雨动情地说。
一德立而百善从之,提升素质,德育先行。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云阳将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列入全县学校的课程表,按小学、初中每周1课时,高中每两周1课时进行课堂教学。县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培养孩子们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习惯、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云阳的文明礼仪教育得到多方认可。近年来,云阳相继承办了全国首届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高层论坛、重庆市文明礼仪教育推进会,两次应邀参加教育部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研讨,直接助力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出台并参与起草。
如今,云阳早已成为全国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其中,云阳高级中学的“道德感悟教育”已经成为市级标杆。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加强德育是道德感悟教育活动的特色之一,主题班会甚至成为学生们最受期待的活动。
“我们每期的主题班会都紧跟‘时尚’,往往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用学生们喜欢的形式和语言,教给大家简单的道理。”云阳高级中学副校长余小游是全校道德感悟教育工作的负责人,几乎所有的主题班会内容、视频都是出自他手。他介绍,道德感悟教育不能流于形式,反而要贴近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才能真正让道德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影响学生。从高一入校到高考结束,从三峡搬迁前的老校到如今的新校,道德感悟教育代代相传,在潜移默化中树起了尚学、乐观、文明、孝敬等优良风气。
除了第三初级中学、云阳高级中学,教师进修学院被教育部命名为“百佳影响力艺术教育名校”;平安小学、龙池初中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初三中、海峡小学、凤鸣小学等9所学校被市教委命名为艺术特色学校;凤鸣中学典型经验《传承书院儒风,打造特色文化》荣获教育部表彰……
通过坚持五育并举,扎实推进“暖心、健体、尚美”三大工程和“2+2项目”,云阳素质教育力争帮助每个孩子掌握终身受益的两项体育运动技能、一项科技技能、一项艺术特长。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文明道德教育为重点,师生文明礼仪素养得到了持续提升,云阳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全面开花,呈现出满园春色、欣欣向荣的美丽景象。
(记者 段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