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镇双平村一个小地名叫“空山寺”的大山深处,成片的桃树、梨树、李树长势喜人,生机盎然。
“今年,这果园终于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园主人魏正平站在山头,回想起这几年打理果园的艰辛历程,紧绷着的心像一块巨石落地,脸上也露出久违的笑容。
“老把式”经营:5年亏损100万元
2015年,经当地政府招商回引,曾干过建筑、餐饮、煤矿、培训的魏正平开始涉足生态农业,与人合伙成立一家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接管村上一个由大户经营10多年、有近67公顷的老果园。
“荒山坡就是聚宝盆,园子里能长黄金果。”创业初期,老魏他们对未来信心十足。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没过多久,其他两位合伙人看到果园发展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加之资金实力不足,悄然退出。
“年年砸钱年年亏,这几年倒贴100多万元。”2018年,老魏开始接管产业园,对资产进行重组,投入1500多万元综合开发以果园为龙头的乡村旅游。但由于不懂技术,不懂管理,不善经营,产业园里的水果种植产量低、品质不高,入不敷出,发展进入“死胡同”。
政府“搭台子”:产业缺环补环
不干了吧,上千万元的真金白银要打水漂;往前走呢,果园像个无底洞,让人看不到“钱途”……苦苦硬撑的老魏被“鸡肋”捆住手脚,徘徊在进退两难中。
乡村振兴,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引入有实力的市场主体,能有效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但如何盘活资源,“把地种好”,实现产业提质增效,成为当地政府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走出去,请进来,引进能干人,咸鱼可翻身。”平安镇党委政府认为,没有一大批新理念、新思维、新技术的“台柱子”——农业职业经理人来唱戏、作支撑,是农业发展中的一大短板。
人才如何引?“作为政府,重在建平台、牵红线,打造服务软实力。”平安镇党委书记管华云说,为吸引懂农业、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业职业经理人参与产业发展,实现专业人做专业事,镇上提出了“一带一园多节点”的产业规划空间布局,让职业经理人明确“有什么可做”和“该做些什么”,同时还建立招商引资平台,提供信息,相互交流,及时帮助协调解决职业经理人在子女上学、家属务工、报酬待遇等方面实际困难,让他们安下心来搞发展。
专业人“操盘”:老果园起死回生
2019年9月,经过平安镇政府相关人员和企业负责人深入实地考察洽谈,来自四川雅安汉源的杜福先,以农业职业经理人身份正式进入厚丰农业产业园。
最终,公司、职业经理人和村集体三方达成合作协议:厚丰公司用投资入股,杜福先用技术入股,村集体用财政资金入股,开展为期15年的合作;在产业园实现利润分配后,总产值的40%作为生产运行成本,剩下的60%按照6:3:1的股比分红。
“假设这年果园实现利润100万元,公司可分60万元,技术方可分30万元,村集体获得10万元红利。”杜福先说,他以技术入股,成为了公司的股东之一,并按照标准化种植要求,对老果园进行品种改良、除草、施肥、补苗。
“车厘子进入丰产期,为啥树上不结果?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懂管护。”果园里,“操盘手”杜福先正指导果农除草施肥,讲解果园管护技术。
“预计产出2000多公斤果子不成问题。按照每公斤60元计算,这些车厘子可带来12万元的收益。”杜福先说,果园里8公顷、6年树龄的车厘子以前一直是只开花不结果,但在今年,通过定时定量给这些果树补充微量元素,目前果子长势好,挂果很不错。
专业人“操盘”,效果立竿见影。经过半年多的精细化管护,果园已补苗8000多株,土地利用率和空间利用率大幅提高;原先杂草丛生的果园焕然一新,果树由原先的“自然疯长”,变为现在的“风光正好”……
“收益方面也不错,整个园子预计今年能实现收支持平,3至4年后效益会翻一番。”看着果园渐渐步入正轨,魏正平往前走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记者 李充 赵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