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在重庆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行政区中,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基本呈现出从主城9区向渝西地区递减的状况;而四川亦如此,即由成都市区向川东地区逐渐递减。双城经济圈这种“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式”发展结构,被称为“中部塌陷”现象。
这当然不是渝西与川东地区乐于见到的现象。
如何变“中部塌陷”为“中部崛起”?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
最近,地处成渝腹心的大足,出台了一系列带有激励性质的工作办法——该区希望通过这样的措施,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用干部“用心指数”换取高质量“发展指数”。
跳出“舒适区”的干部:为复工达产而奔忙
这样的“用心指数”,在眼下的有序复工达产中得到充分展现。
3月10日一早,大足区法院干警陈诚一如往常来到了自己所驻企业、位于双桥经开区的重庆市乐珐机电有限责任公司。掐指一算,这已是陈诚从法院干警“变身”为企业服务监督员的第30天。
这家企业是大足区第一批复工复产企业之一。复工之初,生产所需原材料运输跟不上,若不尽快解决,公司将面临停工。刚刚进驻该公司的陈诚了解到情况后,及时协调,帮助公司解决了原材料运输问题。
“每天,我比公司员工到得都早,因为我要守在门口,查看他们的体温和到岗情况。”陈诚笑着说,此外,他还要检查关键部位、排查疫情防控隐患等,“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说不辛苦那是假的,毕竟从自己熟悉的‘舒适区’跳到了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且还要面对来自天南海北的工人们,刚开始心头多少还是有些发怵。”他坦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么好的发展机遇摆在面前,而疫情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大足的经济造成了影响,他也希望为大足的发展尽一份力,便主动报名加入了区里组织的监督员队伍。
陈诚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序复工复产以来,大足选派了207名机关党员干部深入企业,目的就是让他们当好疫情“监督员”、做好生产“服务员”。
派驻到重庆市凯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检察官包正洪,了解到该公司设计的天然气管道要经过消防中队门口,贸然开挖恐影响正常的消防作业,因而一直未得到批准铺设。包正洪第一时间将企业问题向园区进行了汇报,后经双桥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协调,在保障消防作业的前提下,企业的天然气管道铺设施工迅速启动。
监督员何跃在走访中,无意中发现一家相邻企业大门紧闭却有机器运转声音传出,透过门缝发现工人未戴口罩在工作。原来,该厂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自行复产复工。何跃及时出面协调,最终使问题得到妥善处置。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些监督员的工作看似微不足道,却实实在在地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出力。截至目前,大足区各行业复工复产企业累计达到8096家,其中343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员工返岗率达95.2%。
财政“大锅饭”被打破的镇街:个个铆足干劲“补差额”
跳出“舒适区”的,当然不仅仅是这些在企业奔忙的监督员。
春节后,大足区政府下发了一份《关于调整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目的是“充分调动镇街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加大培植财源和协税护税力度”。
对此,大足有自己的考虑。“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就镇街而言,以往财政主要是保工资、保运转、保重大民生支出,这虽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但也让个别干部滋生了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思想,不主动谋求发展。”大足区委主要负责人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这与大足当前面临的重大机遇不协调,必须进行改变。
具体办法就是,在保基本的同时,注重激励发展和资金绩效,既要建立健全财力增长与镇街经济社会发展和贡献相挂钩机制,又要推进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简而言之,除了工资没有影响外,工作经费比去年少了接近40%,约200万元。”三驱镇党委书记尹道勇简明扼要地解释,“这部分差额需要我们自己想办法。”
对此如何“想办法”,大足区也作了明文规定,即实行“镇园合一”财政管理体制,三驱镇税收区级留存部分,由区级财政与其按3:7比例分成。
大足石刻闻名天下,而三驱镇坐拥新设立的大足石刻文创园,将聚焦“雕塑艺术、高端石材、特色文创”三大产业,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业石材市场、中国西部最大雕塑产业基地、中国西部特色文创产品集散地”。目前,园区已引资近100亿元,一期产业用地基本完成企业签约入驻,并获评“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如果这些项目全部达产,预计税收能达到上亿元,足以弥补差额。”尹道勇说,但那是理想状态,要把梦想变成现实,还得加大工作力度。好在新的激励办法发下来后,镇里的近百名干部都铆足了劲,常常是周末主动加班,让尹道勇感到“点石成金”就在前头。
而以农业为主的镇,面对的是另外一种压力。“尽管对我们这种农业镇的考核要稍微宽松一些,但是毕竟我们没什么企业,人口又少,心里头还真有点‘打鼓’。”金山镇党委书记杨茂坦言。
区里文件下发后,杨茂第一时间进行了传达和动员,“考验我们能打硬仗、胜仗的关键时刻到了,大家一定要鼓起精气神……”
对于今年的工作安排,金山镇早早制定了计划:挖掘、用好在外创业的金山镇成功人士的人脉资源,吸引他们回乡发展或投资兴业;同时,帮助现有企业扩产扩能,增加税源。
“等疫情稳定了,我就准备到云南、成都等金山籍成功人士较多的地方走一走,一定要抓几条‘活鱼’回来。”杨茂握了握拳头,表情坚毅而笃定。
“压力山大”的部门:用心打造营商环境“优选地”
与经济密切相关的部门,压力更甚。
“常常是早上一睁眼,就想到今年8个亿的招商引资任务一点都还没完成,压力山大。”大足区招商局副局长唐字强表示,这是他到招商口线工作五年来压力最大的一年。
过去,招商局主要扮演着收集信息的角色,直接出面招揽项目的情况并不多,甚至没有目标任务。今年则不一样,区里接连出台了4份招商引资激励文件,将部门、镇街分为6个组,招商局被划进了专业招商组,全年须完成20亿元的任务——唐字强作为部门副职,大约承担着其中8亿元的招商引资任务。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看一季度就要消逝还颗粒无收,唐字强怎不“头大”?
“年终考核时,没完成50%以上招商任务的,不给任何工作经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将被通报批评,并扣减30%的工作经费。”他告诉记者,新的考核办法就像“紧箍咒”一样,让大家都不敢懈怠。
和唐字强一样,3月10日之前,双桥经开区投资促进局局长邓启明也有些焦头烂额。但10日上午的一场“云签约”,经开区收获了57亿元项目,略微超出了一季度目标任务,这让邓启明稍稍松了一口气,同时信心也更足了,“在疫情影响下都能‘保本’,我相信年度210亿元的任务应该没有问题。”
邓启明透露了自己的工作计划:“只有多联络多推介才能达成目标,去年一年我有半年都在外招商,今年等疫情稳定后也要准备动身,主攻静脉产业。”
招商项目落地之后,靠的是服务。于是,窗口部门也有了新任务。
前不久,大足区市场监管局注册和许可科科长刘军有了一个响当当的新头衔:首席专员。所谓首席专员,即职能部门委派一名工作人员并授予相应权限,代表部门办理授权范围内的企业审批和服务事项,从而提高窗口办事能力和效率。
刘军负责的是“开办企业”有关事项流程精简、效率提升、服务优化等,“手里握着的印章虽然不沉,可是责任大。”他说,毕竟盖章意味着事项的办结。
这一事项由市场监管局牵头,公安局、人力社保局和税务局配合,通过精简事项,原来至少需要10个工作日的事项被压缩到1个工作日内办结,这是让刘军最为高兴的事。
“发展的核心在于产业,没有产业的城市站不直、也走不远。”大足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大足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打造渝西地区营商环境优选地,用服务让更多项目纷至沓来,提升高质量‘发展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