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案例解读:与病毒遭遇的“神出行” ,切莫心存侥幸
今(12)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八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市疾控中心办公室主任、主任医师龙江讲述了重庆两例确诊案例,详细地分析了新冠肺炎病毒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传播,传播是如何被主动阻断的?
龙江通报相关情况
先来看看龙江在发布会上讲诉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
同天同时刻刷卡乘公交车
患者感染新冠肺炎病毒
“某一个确诊病例,通过我们反复进行调查,都没有办法找到患者的感染来源。”龙江说,他每天的活动也很简单,早上8:30左右出门,坐公交车到体育馆打乒乓球,在中午的时候12:00左右回来,之后就一直在家,没有再出门了。
感染来源成了一个迷,让所有调查人员都很是迷惑和苦恼——没有办法进行溯源。
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公安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把患者发病前的活动轨迹调了出来,活动轨迹能够精确到分,经过详细的对比,突然发现这位患者在发病前有一天早上乘坐公交车去体育馆打球的时候,另一位确诊病例恰好也在这时候乘坐公交车去医院看病,这时候就经过交通部门核查两个人公交卡的刷卡记录,发现两个人在同一天、同一时刻乘坐了同一辆公交车,乘车刷卡的时间精确到了秒,而车辆的监控也证明两个人是在同一地点上车,而且相隔很近。
当时看病这个人是戴了口罩的,但是在公交车途中他又把口罩摘下来了一段时间。另一人一直没有佩戴口罩,所以传播链一下子就被有力的证据证实了。这也证明在整个疫情防控过程中部门间的合作相当重要。
案例二
重点区域返渝人员做好居家隔离
保护了亲人朋友邻居
龙江介绍,该确诊病例是某公司的营销人员,在1月底被确诊,他在发病前12天乘坐一航班到武汉出差,10天前从武汉乘坐另一航班返渝,正常上班了2天就开始自行居家隔离,前5天社区上门访视时,对他进行测量体温的时候显示都正常,但是他在就诊前3天就发现自己出现了咽部疼痛、咳嗽、流鼻涕等症状,他自己以为是普通感冒就自行服药,但是没有好转。
在发病前1天再次到医院就诊,然后就确诊了。龙江称,这个病人后面在居家时做好了居家隔离,谢绝了亲朋好友的访问,也没有聚会,出门均戴口罩。
经过专业人员的详细调查,最后确定的密切人员仅仅有2人,而且这2人目前都正常,他既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亲人。他确诊以后亲朋好友和邻居们对他的隔离是高度赞誉。
专家呼吁:
密切接触者积极配合
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龙江表示,通过这两个案例就强有力说明了,只要不做好防护,外出就有被感染的机会,而且聚会更可能加快传播的风险,因为大家不知道谁是真正的“敌人”。但是,市民只要做好不聚集、不出门,严格落实好自我居家隔离,就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
为此,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密切接触者管理的通知》,来有效管控潜在的传染源。对新增的密切接触者;在重庆没有固定住所的;其居住地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比如不能保证一人一个房间等);此前已采取居家隔离措施但没有服从管理的;属地政府通过调查认为其它需要隔离的“五类情况”实施集中的隔离医学观察。
居家隔离由当地的社区或者村提供相应的服务措施。龙江呼吁,为了自己的健康,更为家人、同学、同事和其他人的健康,建议密切接触者要用积极向上的心态,要积极配合政府和当地卫生部门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龙江表示,目前,疫情还没有结束,也再次提醒大家要养成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爱卫生、戴口罩的好习惯,来保持好身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