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中央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我县开展之际,中共云阳县委党史研究室特选取一批为云阳和平解放而前赴后继、不畏牺牲的革命志士和革命烈士,用他们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而艰难求索,无私奉献,甚至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教育引导我县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仰,养成浩然正气。
从即日起,本报将陆续刊登他们的革命故事,以飨读者。
谭右铭,原名谭林,化名陈伯森。1910年12月生于云阳县亲睦乡(现盘龙街道亲睦村)。
1933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10月的一天中午,谭林突然接到中央局军委的指令,要他组织上海美专同学党员邓友民(奉节人)、孔繁祜(垫江人)立即去川东,在万县、云阳、长江两岸地区,组织发动群众,在川军和民团中,广泛开展兵运和策反工作,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在敌人后方,选定时机,准备武装起义,为红四、红二方面军在川东会师创造有利的形势。谭林接到这个指示后,立即去找邓友民、孔繁祜,决定在第三天即乘民生公司轮船直达万县。
到达万县后,他们了解到,形势的改变使反动统治阶级已由恐慌动摇转向暂时的稳定,如果立即组织武装起义,主客观条件不成熟。分析了形势之后,他们三人立即成立了一个党支部,谭任书记,邓任组委,孔任宣委,决定首先在云阳盘石镇开展工作。
军委指示中曾明确提出要在川军和民团中,广泛开展兵运和策反工作。他们首先选定曾经积极支持创办《国难周刊》、具有爱国主义和进步思想的谭端生(曾任凤鸣区区长)和张建威(盘石镇民团中队长)作为工作对象,经过谭、邓、孔多次谈话和教育考察,发展成为党员。同时,在农村和民团中,发展了党的外围组织——云阳青年反帝大同盟,吸收了王仲德、邹隆恩、邹功升等十余人为盟员。支部还给予谭端生、张建威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利用他们的社会关系,尽最大努力,搜集、购买、储存枪支弹药,以备将来起义之用。
1934年2月,谭、邓、孔三人考虑到主客观形势,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组织武装起义,于是在支部会上决定了以下几个问题:一、谭在春节后住进云阳城内,最好找到公开职务作掩护,并尽快与赵唯、陶訚等同志取得联系,为准备武装起义作出较长远的计划;二、邓和孔在春节前分别回本县,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独立开展工作;三、互通情报,确定以云阳县城为联络中心,邓、孔应与谭密切联系。二月,谭住进云阳城后,陶訚接到谭的信,星夜赶到城里,陶长期没有解决的组织问题,经谭的介绍,得到了解决。谭、陶通过社会上层关系,找到了职业掩护,陶进入云阳女师当教务主任兼教员,后又任教育科长,谭任县立图书馆馆长,这就有利于开展党的秘密工作了。
为了便于公开活动,团结组织广大群众,1934年5月初,谭林等人组织了“七九”篮球队,把陶訚、温作民、许仲德、魏佐才等民族革命青年团的分子,都组织到球队内,很好地起到了掩护党在青年群众中活动的积极作用。五月初,邓友民来云阳汇报工作时,谭林提出目前工作发展很快,打算会见赵唯后,准备建立一个工作委员会,可能要好一些。邓当即表示赞同,并希望尽快地得到解决。
为了加强党的领导,推动革命斗争的开展,1934年谭林和赵唯取得联系,8月在县城建立中共云阳工作委员会,这是民主革命时期党在云阳建立的第一个县级组织。谭林任书记,赵唯任副书记,陶誾、邓友民、赵禹为委员。随着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逐渐成熟,中共云阳工作委员会作出决定,成立了“云阳工农武装暴动委员会”。11月,“暴委会”根据形势的发展,召开了第二次会议,并成立了“工农武装暴动指挥部”。谭任总指挥,赵唯、陶訚任副总指挥。原定于1月19日晚上12时发起武装暴动,后因信息泄露,谭林同陶訚找到赵唯紧急研究后,指挥部立即作出决定:将起义时间提前到9时正举行。一队由赵唯和温作民率农坝武装攻打团务委员会;另一队由张建威率部攻击杨典文的督练部(即模范中队)。经过激烈战斗后,赵禹、谭端生、张公武等牺牲。谭林、赵唯、陶訚、温作民等则带领包括学生在内的部分人员,撤至距县城二十多华里的栖霞宫。深夜,在栖霞宫附近,云阳工作委员会召开了紧急会议。最后工委决定:一、进攻暂停,起义人员隐蔽待命;二、工委成员谭林、赵唯、陶訚、温作民去上海向军委汇报、请示;三、赵唯在去上海前先回农坝根据地,安排起义人员,布置潜伏。谭转移到上海后,向军委组织汇报了云阳武装起义的情况,上海军委并将谭、陶两人的关系,交给罗石夫同志。谭林被安置在宝隆医院附近的顺祥里住下,陶訚留在南方局搞军委交办的工作。
7月,赵、温、陶和谭碰了面,军委决定在英租界拉脱维路租一处房屋,集中云阳同志学习,并汇报了云阳武装起义的全过程。会后军委安排陶訚留南局军委工作,陈伯森(谭林的化名)、赵唯、温作民仍回川东继续领导斗争。
1935年10月,谭林、赵唯从上海回到云阳,在农坝乡建立中共云(阳)奉(节)边区特别工作委员会。谭林任书记,赵唯、张述成任委员。
为了打开与万县、梁平、奉节工作的要求,1936年2月,特委决定将“云奉边特委”改名为“中共川东工委”,并将工委机关转移到万县城内。谭立即出发去万县、梁山进行组织活动。后因春荒暴动暴露,敌人将陈汉书、王忠祠、陈学赞和党组织派去万县学习军事的陈平、赵学做、赵学稼等先后抓去受审,并悬赏通缉谭林等几个领导人。5月份,张述成去上海后带来指示是:“现在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央已停止暴动政策,而广泛地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的地下工作干部,要广泛参加社会活动以推动全民抗战。这就是中央的政策精神。”根据这个精神,川东工委最后开了一次会,研究决定谭先到重庆向邓友民传达新的精神后再到上海去,赵将新的精神传给农坝后去泸县,张去南川、成都做统战工作。
1936年10月,谭林到重庆向邓传达后,乘民生公司船直达上海。1937年春,谭林以谭右铭的名字进入上海《群众新闻》报社工作,6月初到达山西大同参加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7月中旬到太原牺盟会军政训练班学习,不久任训练班政治工作员,9月到临汾,被分配到山西少年先锋队政治部担任干事。1938年1月,决死四纵队成立,将先锋队训练第一团编为山西抗日青年决死四纵队第十总队,谭仍任政治部干事。2月25日十总队由临汾转移到乡宁山区活动,3月任山西新军教导2师1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5月,调至太原绥靖公署政治部任第三组宣传组长,从事统战工作。1940年初任晋西独立支队政治部宣教科长。5月,独立支队由山西进入山东整编为115师教导第二旅,谭右铭任旅部宣教科长,在晋西及胶东开展反日伪扫荡斗争。1943年11月任中共胶东区党委代理宣传部长兼胶东军区政治部宣传科长。1946年任山东军区独立5师政治部主任,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9纵25师政委,1949年任华东野战军20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孟良崮、淮海、渡江及解放上海等战役。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20军副政委、政委。1954年3月回国后,历任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报》总编辑,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委副书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文革”期间,谭右铭遭受“四人帮”迫害,蒙冤入狱8年,1984年7月平反。1985年5月离休。离休后,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会长。2015年2月1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10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