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镇太地村集中安置点。市扶贫办供图 |
工作人员正在将收购的农产品打包,等待物流发往全国。 |
等待发往各地的快递箱。 |
重庆日报讯(记者 赵伟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要求将“互联网”与“扶贫”联系在一起,发挥好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探索一条“互联网+脱贫攻坚”的新路。
2015年至今,一场围绕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解决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探索农村电商促脱贫攻坚的路径,在云阳铺展开来……
打通物流“断头路”
让农产品顺利进城
5月17日早上8点,家住陕西省榆林区的张涛,收到了云阳巴阳镇阳坪村电商服务中心店长陈利松寄出的10箱枇杷。而两天前,这些枇杷还在四组贫困户毛开东的果树上。
让毛开东惊讶的是,短短两天时间,自家的枇杷就卖到了外地市民的家里,这让毛开东既自豪又高兴:“想不到农村电商这么管用,东西卖到全国各地的同时,价格还能翻番。”
在云阳,跟老毛一样有同等感受的农户不计其数。而在以前,别说把农产品卖到全国,就连走出大山都很困难,更别提价格。
云阳地处三峡库区腹心,虽享有便捷的长江黄金水道优势,但过去由于大山阻隔,交通闭塞落后,产品要素交换和对外开放程度低,物流成本高,即便有数千种土特产,但多数“沉睡”在大山深处,未能变成商品。
“要想富,先修路,电商是条快速路。”云阳县商委谭恒春副主任称,沪蓉高速途经云阳,同时90%的山村通了电网、光纤、道路,发展农村电商有基础有优势。“要解决工业品下乡受阻、农产品进城卖难的问题,首先是要畅通县城与乡镇、乡镇与村居之间的物流通道。”谭恒春说。
2015年,云阳结合当地的区位优势和道路条件,按照“上行下行上下都行,关键看上行;买好卖好买卖均好,重点是卖好”的发展思路,建成了13000平方米的渝东北仓储物流分拨中心和电商物流集配中心。同时将全县38个乡镇分成8条线路,开通8条农村快递物流班车,并采取“三定四统”(定时、定点、定线,统一配送、统一运价、统一服务费、统一补贴)的方式,对顺丰、圆通在内的30多家快递物流资源进行集聚,实现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
目前,在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下,大山深处的1000多种农特产品搭上了“电商快车”变成了商品。
建好“人才储备库”
培养农村电商带头人
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不仅仅是完善乡村配送体系,引进和培养各个层次的电商人才才是农村电商发展的关键。
35岁的刘在权是云阳县故陵镇聚缘商贸公司的老总,5年前,他还只是一个在外从事互联网工作的打工者,而他人生命运的改变,还要从2015年7月参加县上组织的互联网创业孵化园说起。
2015年,为推动农村电商快速发展,云阳成立了孵化中心和创业孵化园,对各类人才进行电商知识培训。当年刘在权被列入培训对象,经过半年多的培训学习,2016年4月考核合格后,当地政府免费为其提供8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和基础配套,并在孵化园成立了自己的电商公司。
“真要让农村电商火起来,还要做好传帮带。”刘在权说。2017年,云阳结合电商人才短缺瓶颈,制定了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战略,决定通过五大行动,在全县进行电子商务普及和电商创业政策宣传,并由导师团队培养出来的电商精英们组建起职业网商团队,深入各乡镇、农村进行保姆式电商辅导。
2017年底,中专毕业的余明玲在刘在权的帮助下,经过3个月的培训和实战演练,在故陵场镇成立了良品汇电子经营部。在帮助村民网售柑橘、蜂蜜的同时,还帮村民购回山东、陕西的苹果。
如今,在刘在权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电商企业超过10家,培训各类电商人才近2000人次,并有600户村民发展成微商,学会在网上独立售卖农特产品。
截至目前,云阳通过“万人培训”计划,培训农村电商带头人和电商实超人员15000人次,网上电商免费培训大讲堂点击量超10万人次以上,初步建成农村电商人才储备库。
“村看村户看户,发展电商也要看干部。”谭恒春称,发展农村电商不能仅靠政府、龙头企业“一头热”,关键要通过对村干部的培训,带动群众对农村电商的认可,主动参与其中,进而依托农村电商走上脱贫的道路。
布局电商服务站
山货触网带动贫困户增收
经过8个月的培训,2017年底,新建乡38岁的周群当上了故陵镇宝兴村村级农村电商服务站的一名店长。她除了为村民提供网上代购代销、物流配送、信息收集、代收代缴、网上政务咨询等服务外,还负责回收村里的土鸡、面条、中药材、茶叶、蜂蜜等土特产,然后上线卖出去。
46岁的贫困户朱志国是个养蜂能手,过去销售土蜂蜜主要靠外面来的贩子到家里来收,因为销售渠道单一,吃了不少价格亏。从去年开始,村里建了电商服务站点后,老朱酿好的蜂蜜就转手交给了周群,通过电商卖到了山外。
“不仅价格合理,还更有发展动力。”周静介绍,现在,老朱自己学会了电商知识,开了一家网店。空闲时,他还将蜜蜂带到周边区县采蜜,一年算下来少说也有十万的收入。
现在,老朱在家里通过微店,就能将蜂蜜卖到全国各地,他也从一个普通的养蜂人变成了懂电商销售的新农人,这一切跟村级电商服务站点的建设不无联系。
2015年为构建完善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云阳探索出“三个平台、三体系、二品牌、一节日”的“3321”的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其中“三个体系”即是通过县级服务中心为支撑,按照有产业基础、交通便利、网络覆盖的原则,初步建成乡镇电商综合服务站41个,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点298个,并按照优先布局的要求,162个贫困村都建成了村级电商服务点。同时,县里配套成立了服务、销售、交流等三大平台,为县、乡镇、村居三级电商平台提供培训、产品包装等各类服务。
谭恒春称,依托互联网,创建“村级电商服务站点”,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既方便农民生产生活,让农产品走进外面的大市场,还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县域经济发展,最终带动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
此外,为提高云阳农特产品的市场价值和影响力,云阳创建了“天生云阳”区域公用品牌,并通过采取政府背书、村长推荐、农民代言等方式保证质量安全。同时创建了全市首个农村电商公用品牌“云洋阳”,并结合“9.28”电商节活动,提高了农产品的知晓率。
目前,云阳全县电商促销农特产品1706.62万票,销售额11.26亿元,其中销售贫困户农特产品231.3万票,销售额1.55亿元,实现户均增收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