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支书,过几天屋头要办个事,我要这儿来登记。”6月19日,村民黄兴旺一大早就来村办公室为生日宴提前备案。
原来,过几天就是黄兴旺的寿宴,得提前到村里备案登记,审核通过后才能招呼亲朋好友聚会,方可张罗酒水。
村委会的工作人员经过核实查验,黄兴旺的酒宴符合《村规民约》要求,随即让他在红白喜事登记台账上签字。黄兴旺顺利领到了酒宴的“通关文书”。
“这看似一件普通的小事,却折射出了千峰村的文明乡风。”人和街道宣统委员毛坤梅介绍,办酒宴审核登记正是千峰村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的真实写照。
现象
不良风气盛行 一年送“礼”上万元
谈及办“无事酒”的危害,千峰村党支部书记熊孟颇有感触:“以前大家办酒不在钱,在于情,这几年,这些‘人情味’就慢慢‘变了味’,除了婚嫁丧葬这些必须要办的酒席外,‘购车酒’‘升学酒’‘乔迁宴’盛行,甚至有些村民为了办‘乔迁宴’,明明是六七月已搬迁入住新房,硬是拖到腊月再办事,等外出务工的亲朋好友回家了再办酒席。”熊孟说,千峰村有816户共2198人,村民的经济条件算不上好,“无事酒”太多,一次送礼金额在300元以上,每家一年送出去的“份子钱”差不多上万元,最多的人户送了近2万元。村民直呼吃不消,大家都在呼吁好好整治这股不良风气。
“我辛辛苦苦挣点钱全都随‘份子’了。不去吧,面子上过不去;去了,腰包被掏得一干二净。”村民刘光辉说,“这不,一年挣的钱基本上都在送礼上去了。”
酒席原本是为了加深亲友情感,如今变成了一场敛财闹剧,不仅伤害了亲友间的情感,还存在各类安全隐患:酒席多在公路旁边的空地上举办,孩童来回奔跑嬉戏,车辆来来往往,极易发生安全事故;不少村民喝酒之后骑摩托车,容易引发酒驾、疲劳驾驶等交通事故。
去年,该村就发生了几起交通事故,起因都是参加各类酒席,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仍敲响了警钟。
整治
制定“村规民约” 送“礼”不超一百
去年11月起,千峰村以整治“无事酒”为抓手,助推文明乡风建设。
首先,拉好预防网,做实宣传工作,除婚丧事宜外,借民俗活动、乔迁履新、升学参军等事由聚客、操办宴席,均被视作“无事酒”。
其次,该村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监事会,通过召开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院坝会等,制定《村规民约》,明确酒宴的范围、对象、规模、程序以及监督机制等内容,着重明确了千峰村辖区内的送礼不超过100元,由“三会”和群众互相监督,引导群众自觉履行抵制滥办酒席承诺,营造文明和谐社会新风尚。
另外,“乡风文明”劝导队由村干部、党员、乡贤、部分村民代表等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上门劝导办‘无事酒’的村民。‘乡贤’是村里受村民信任的贤能长者,在规劝的时候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熊孟说,整治“无事酒”关键在于真抓实干,无论是政策宣传、情况摸排还是上门劝导,必须要实打实地做,让村民看到整治的决心,才能出实效。
效果
“无事酒”变少了 村民存钱多了
千峰村自去年开展整治“无事酒”以来,共有效劝阻违规办酒席2起;6户村民因办红白喜事等原因,经村委会同意后办酒,桌数均控制在20桌以内,每户送礼不超过100元;20户(次)村民自觉放弃操办不符合规定的酒席。
“今年的‘人户’比去年少了一大半。”
“人情客比以往少了,钱都多存了1万元。”
“今年送礼只送100元,腰包不再轻了。”
…………
谈及实行《村规民约》后的新变化,千峰村村民喜笑颜开。
“《村规民约》虽然严,但是‘无事酒’风刹住了,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大家,以前每到暑假大家都在整升学宴,一天最多的时候送几个人情。”村民熊蜂说,现在,这些都不整了。
熊孟表示,目前,千峰村办“无事酒”现象大幅度减少,送礼金额也大幅度降低。下一步,该村将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持续开展治理“无事酒”行动,建立长效机制,营造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 王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