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手艺活要精细
这双布满老茧的双手不仅编织过便利的生活用具,还创造了微型的工艺品。
上世纪80年代起,塑料制品的兴起逐渐取代了竹编制品。看着竹编日渐“失宠”,王启朝不免有些失落。“如果把竹编变成精致的手工艺品,定会受到不少年轻人青睐。”他想。
几年前,年过六旬的王启朝便挑战起“微型化”竹编。
这些看似简单的竹编工艺品,制作流程其实相当繁琐——选竹、砍竹、破竹、编织……并且越精巧的工艺品耗时越长。“手艺活,要精细。”王启朝说。
年轻时的王启朝会亲自上山选竹,但现在村里有专门卖竹的店铺,王启朝每年都会有几次去挑选竹子。
“砍竹有个‘七竹八木’的说法,意思是农历七月砍竹子,八月伐木,这时砍下的竹子水分少,不容易被腐蚀。一般选无斑无痕、竹质细腻、竹身挺直的水竹做工艺品的原材料。”王启朝说。
竹子拿回来后,先要用篾刀将竹子破开,顺着竹缝口一节节推到底,在一声声脆响后,一根成竹便成了条条篾片。经过磨、削,条条篾片变成薄薄篾丝,才能开始作编织,这是考验手工艺人最重要的一道工序。“蔑丝要粗细恰当,厚薄均匀,不然编得不好看。”
编织时,王启朝的手法十分娴熟。只见他熟练地拿起竹篾,一根根编起来。一双巧手在竹丝之间灵活穿梭,每条竹篾从手指缝中飞快地传进穿出。看似轻巧,实则全靠日复一日的磨练和数百次的重复,一根蔑丝断了都会导致前功尽弃。
约5厘米半径宽的竹子被劈成只有大拇指的宽度,而制作最精致的竹器需将竹子削成直径1毫米的长竹条。
作品编织到后期,需要作收口处理。一根绳索不断地在竹缝隙间穿梭,固定整个作品的造型,最后涂光油以提亮作品光泽,一件成品便制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