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阳县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41.发展邮电通信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云阳邮电通信事业大发展,经过多次重组、改革,形成了中国邮政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运营单位竞争的市场格局。1992年开始在云阳县城邮电营业厅增办邮政储蓄业务。1993年,各工委所在地和云阳、云安两镇邮件实行逐日投递,其他镇乡一周投递3次。1996年起,各级邮电部门开始承接各种快件邮寄业务。1997年7月,邮政、电信分设。邮政部门开始各种代理业务,全县邮政自营网点和邮政代理及加盟站点全覆盖,承办金融类、邮务类、寄递类三大业务,同时开发农村电商市场。1997年设置电信局后,云阳率先在全市大力实施农村电话“双村工程”建设。经过通讯线路改造和发展,电信业务不断扩大,经营固定电话、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互联网接入及应用等综合信息服务,服务网点300多个遍布全县各乡镇、行政村,建成全光网县城、4G县城。1999年6月25日,移动通信从县电信局剥离,组建重庆移动通信公司云阳分公司,移动设施设备建设加快,经营移动手机通信、集团信息化、集团专线、家庭宽带、固话等通信应用服务,建成数百家营业网点和村级服务站,实现行政村村通光纤建设和所有行政村4G网络覆盖。2001年6月,联通营业厅与无线寻呼台合并成立中国联通重庆云阳分公司。2008年10月15日,中国联通、中国网通正式合并。云阳联通现经营固定网本地电话、固定网国内国际长途电话、IP电话、WCDMA第三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LTE第四代蜂窝移动通信、国内通信设施服务等业务,实现了联通4G云阳城区、乡镇以及道路的网络全覆盖。云阳邮电通信事业的大发展,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多方式的网络体系,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加快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42.推行劳动合同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云阳县对企业劳动用工制度进行改革,逐步推进企业内部全员劳动合同制管理,实行“企业职工”制度。1992年对企业用工、工人调动、内部分配等进行放开,逐步在县内5家国有企业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1995年1月,县政府制定出台《云阳县全面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实施意见》。5月19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劳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会,指出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为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截至12月底,共有21613人签订劳动合同,占应签总人数的90.13%。1997年为加大规范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力度,指导企业成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部分乡镇聘请劳动监察协调员。2003年,全县各类企业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劳动局对用工单位与招收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进行鉴证,劳动保障监察队成立,建立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企业主管部门三方协商机制,彻底改革了固定工制度。2005年,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指出,用人单位应与其全体劳动者依法订立劳动合同,经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鉴证,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应按规定给予经济补偿。至年底,共指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4122份,解除劳动合同839人。三方协调劳动关系机制逐步向乡镇、社区延伸,2014年全县42个乡镇(街道)相继成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并配备了一名劳动关系协调员,全县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7.85%。劳动合同制的实施,规范了企业用工人员管理,保障了劳动合同的执行和职工权利。
43.助推民营经济大发展 1992年9月,县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通知》,对全县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提出六条意见。1993年10月,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重大意义。11月,县政府批转县体改委等部门《关于工商企业进行“公有民营”改革试点的意见》。县委、县政府根据“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积极为民营主体排忧解难,并对发展得好的进行表彰。至1997年,全县个体工商户达到16016户,从业人员达到29032人;全县纳入改革范围的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按照产权改革内容完成改制的32户。发展民营经济,较大改变了云阳所有制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2018年8月,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意见》与《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以企业家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发展民营经济。截至2018年12月,民营主体64627户,注册资金277.11亿元。其中民营企业11497户,占全县市场主体的17.2%,占全县企业总数94.9%,注册资金239.28亿元,在市场注册资金占比62.8%,共纳税7.60亿元,占全县税收的44.4%;个体工商户53130户,注册资金37.83亿元。
44.推动科技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全国第一座实验性斜拉桥--云阳县云安斜张桥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4月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四等奖和交通部科技重要成果奖。1993年起,县政府加强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九五”至“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成立“科技兴云”等工作机构,建立科研机构4个、科协组织65个、各类学(协)会18个,创建职工技术教育学校23家,制发《关于加速科学进步的决定》《关于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的意见》《云阳县科技进步奖的评审奖励暂行办法》等系列文件,编制科技发展规划,形成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长效工作机制。“十二五”期间,县委出台了《关于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云阳县专利资助与奖励暂行办法》,科技政策渐趋完善,科技实体培育步伐加快,依托重大科技专项带动产业发展,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逐步提高,搭建科技人才服务体系,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2016年,完善科技创新体制、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创新科技金融发展机制,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已发展4家市级众创空间。2017年上半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放管服转变政府职能,成立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创建县级众创空间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型企业27家,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打造“智慧云阳”,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2018年11月23日,云阳与重庆银行、阿里巴巴等企业就大数据智能化多个产业领域达成合作意向,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45.水利工程建设 云阳自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冬春持续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自1993年起陆续开展新建水库、整治扩建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1996年5月,云阳县被列入全国节水增产300个重点示范县之一,以整治病害工程和渠道防渗为主,采取管溉、喷微灌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云阳县1998~2003年累计争取三峡水利专项资金3440万元,用于移民安置区原有水利工程的除险加固,新建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和乡镇供水工程,复建山坪塘等。截至2004年,云阳县以村、组、院坝为单位,泉水、裂缝水和塘库水为水源依托,集体或联户修建人畜饮水工程,工程建成一处,蓄水一处,自来水到每一户。截至2018年,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已得到基本保障。“十二五”以来,云阳县加快水库、水厂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人畜饮水、灌溉、防汛抗旱及水利开发、改革的实施力度。继2008年全面建成第一座中型水库--咸池水库工程后,2018年3月,梅峰水利工程正式向县城供水,同年青杉水库工程作为市级重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云阳县荣获了“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称号;水利系统先后荣获“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母亲水窖项目实施示范单位”“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水利文明单位”等荣誉。
46.改革企业经营机制和产权制度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向,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县委加快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改变企业管理体制的步伐。6月,少数企业开始试行股份制。10月,县政府批转县体改委《云阳县企业产权转让试行意见》。11月,县政府批转县体改委等部门《关于工商企业进行“公有民营”改革试点的意见》。通过不断的试点、探索和创新,至1997年底,全县应纳入改革范围的45户国有企业和62户城镇集体企业,90%以上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其中,按照产权改革内容完成改制的32户。在未进行产权改制的企业中,均实行了增产(增销)增效目标责任制。根据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部署,2000年10月18日,召开了云阳县企业改革千人动员大会,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彻底改变企业所有制结构、职工身份、分配制度以及国有资产在非垄断行业中彻底退出的原则,以改革产权制度为核心,部署了全县企业改革工作,对各类企业分别进行改制。至2008年底,全县438户各类企业均实行不同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之后,云阳县不断推动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到2018年上半年,“营改增”实现结构性减税2900余万元;国有企业巴乡清公司入股民营企业,云海药业上市步伐加快,组建旅游发展公司;推进国有企业联合投资,国企股权实现多元化。
47.深化和完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1993年,全县开始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在计划管理方面,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直接调控为主改向间接调控为主;在财税管理方面,建立国税局与地税局,实行国家、地方“分灶吃饭”;在工商税收方面,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在金融管理方面,实行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物价管理方面,改商品定价由政府直接管理为主为间接管理为主;在土地管理方面,变无偿使用国有土地为有偿使用;在住房制度方面,取消“福利房”,全面实行“商品房”制度;在社会保险制度方面,改变国家和企业负担,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等等。1996年底,这一轮改革基本完成。
48.电力行业发展迅速 1993年,云阳第一座110千伏双江变电站建成投运。1999年,启动实施农网改造及户户通电工程。2007年,全面完成“户户通电”工程,县域内7004户无电用户通电,切实解决了边远山区用电困难,全县通电率100%。“七五”至“八五”期间,加快电力设施建设,先后启动小峡电站、咸盛电站和乡镇办电站建设。三峡工程建设完工后,三峡水库电力输送到云阳,大大弥补电力不足。2010年,云阳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2015年,全县农村电力实现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并实施69个农网改造升级。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持续推动下,云阳电网逐步形成了以220千伏为支撑、110千伏为骨干、35千伏全覆盖的供电网络,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得到极大改善。改革开放40年来,云阳县电网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分散孤立到互联互通的显著成就。
49.大力发展旅游业 1994年成立云阳县旅游局,拉开了以张飞庙为主体的云阳旅游序幕。2001年,县府办制定全县旅游发展规划,进行全县旅游资源普查和旅游产品开发,建设重点旅游设施、开发利用旅游区(点),加强旅游行业管理。2003年2月,云阳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把旅游业作为加快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来抓,制定了《云阳县旅游发展规划(2003-2020)》。2004年5月10日,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决定》。“十一五”期间,云阳县实施“旅游活县”战略,狠抓景区规划、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宣传促销,成效显著,打造了张飞庙、龙缸国家地质公园等15个景区。以2015年4月龙缸云端廊桥的建成开放为标志,云阳旅游迎来潮涌态势。2016年发布《云阳县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大力进行旅游机构调整和职能重定,组建了旅游发展公司。2004年张飞庙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2005年龙缸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4月8日,云阳县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区”称号;2010年8月19日,荣获中国城市旅游品牌大会颁发的“中国优秀生态休闲旅游县”称号;2014年5月,“三峡梯城”景区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17年3月,龙缸景区成功创建为“国5A级景区”,同时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2016中国•云阳世界低空跳伞大赛在龙缸景区云端廊桥举行。
50.对口支援助推云阳发展 199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关于深入开展对口支援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意见的报告》,提出“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各方支援、共同发展”的对口支援原则,确定江苏省重点对口支援云阳县搬迁安置。自对口支援以来,江苏省各级各部门,在援助社会事业项目,党政机关和学校搬迁、迁建,企业发展,招商引资,人才培训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给予云阳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2015年中国进出口银行开始定点帮扶云阳,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金融扶贫等方面给予帮扶。1993~2005年,全县还接受国家水利部、国家体育总局、广东省海军南海舰队、山东省以及北京市昌平县等单位、省市无偿援助项目、资金、人员培训等。同时,按照重庆市帮扶工作部署,1997年重庆市政协办公厅扶贫集团开展定点帮扶云阳,2006~2018年九龙坡区对口帮扶云阳,2018年渝北区对口帮扶云阳,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事业发展、扶贫开发等方面多渠道、宽领域支持,促进了云阳经济社会发展。
51.推行公务员制度 1994年,全县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当年,重点抓了划清“行政编制、行政人员,事业编制、事业人员”的工作,结束“家底不清,身份不明”的状况。之后,开始对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公务员知识培训和年度考核,对不合格人员进行处理。2002年9月,经重庆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批准,全县县、乡两级党政机关全部实行公务员制度。2006年9月,全县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8年底,全县全面完成公务员登记工作。
52.整顿农村基层组织 1994年11月,县委开始进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顿软弱涣散组织的工作。重点是解决农村党支部存在的领导年龄过大、组织不够健全、战斗力不强等问题,从而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锻炼一支好的队伍、选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完善一个好的经营体制、健全一套好的管理制度。整治工作从1994年11月至1997年2月分四批进行,结合换届选举,共调整支部书记311人、支委264人、村主任274人、村会记140人;从乡镇机关下派干部到村任职的97人;清理出贪污、挪用资金14.74万元。2016年,县委组织部按照“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要求,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从严、全面过硬。复联1839名失联党员,对74名仍失联党员按程序进行处理;清理排查并依规处理了应处理的违纪违法党代表和党员;完成11个未按期换届党组织的整改工作;开展党费收缴工作专项检查;建立健全党员入党材料管理、组织关系转接、身份信息核查及信息通报等5项制度;将全县126个贫困村纳入后进党组织整顿,实行“一村一策”挂单整改;抽调503名后备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实行在村工作每日签到制;以村级换届为契机,新选任750名党员干部进入村(社区)专职干部队伍;举办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群工系统等培训班27期,全覆盖轮训村(社区)专职干部3000余人次;严格落实《党员发展工作细则》,全年新发展党员358名。
53.开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县委、县政府一直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作为重点,坚持与经济发展同步规划、实施,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兼顾”原则。1995年云阳县开始征收排污费。1996年开始监测空气环境质量,长江、汤溪河、澎溪河水质等;2000年开始监测新县城空气环境质量;2001年开始监测新县城饮用水源水质。为加强防控工业污染和监管企业排污行为,县政府制发《云阳县200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工作方案》,在部分企业建立环保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完成氮肥厂等20多家企业“一控双达标”的验收监测。2001年,县政府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对城市烟尘治理和机动车尾气控制,实行城区内行驶机动车辆尾气超标“一票否决”。2002年,县政府发出《云阳县二期移民清库通知》,全县开展库底固废清理和水面漂浮物清理。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环保工作更成为重要任务。先后完成三峡水库周边绿化带建设和长江绿化建设工程。2009年,云阳成为全市首个被市政府命名的“市级环保模范县”,并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2010年,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宁静”行动,荣获“全国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2013年,开展“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获市委、市政府表彰的2012年度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先进集体。“十二五”期间,深入实施环保五大行动,着力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审批关,深化重点行业污染物治理,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民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5年,云阳率先在三峡库区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成为重庆唯一被住建部评定的“全国100个农村污水治理示范县”。2017年1月,获得“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
54.第一次至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 1997年1月1日,云阳县按照国务院要求进行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普查结果,1996年全县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村住户为278521户,家庭成员1080579人;非农村住户类农业生产经营单位252个、从业人员1599人;非农乡镇企业706个、从业人员16683人。根据安排部署,2007年1月1日云阳县开始进行第二次农业普查。统计结果数据显示,2006年全县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村住户为279520户,家庭成员895432人。截至2016年共开展了三次农业普查。农业普查能够准确掌握全县农业生产要素的规模与结构,查清农村劳动力等基本情况,从而为制定各项社会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55.全城使用天然气新能源 1998年1月1日,新县城天然气输配气主管线铺通并通气点火成功。该工程自黄石镇老屋村“云安六井”至新县城,全长17千米,总投资1700万元,配气规模为日供气10万立方米,可供工业用气5万立方米及5万居民用户用气。1999年10月20日,新县城居民首次使用天然气。截至2018年,已有5家天然气公司与2家加气站供应全县天然气,累计开户14.99万户,有21个乡镇已启用天然气并在部分农村推广使用。新能源燃料的使用和推广,改变了以前单一的以燃煤为能源的情况,减少了空气污染,促进了环保和文明。
2018年12月13日,位于双江街道石云村的万州——云阳天然气供气管道工程重庆华润凯源燃气公司云阳新站正式投运。
56.开展“三讲”教育 1999年3月,县委根据中央指示,部署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先在环保局、医药局进行试点,随后,在县直机关单位和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三讲”教育未讲先学、未整先改等活动。2000年2月至6月,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县纪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8个领导班子、60名领导干部中正式开展“三讲”教育。“三讲”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央指示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云阳“移民、脱贫、发展、稳定”四大工作,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力求思想上明显进步,作风上明显转变,纪律上明显增强,为实现云阳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政治基础和思想保障。教育活动分“思想发动、学习提高”“自我剖析、听取意见”“交流思想、开展批评”“认真整改、巩固成果”四个阶段。通过边学、边整、边改,解决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党内生活准则和制度不断健全。12月底,“三讲”教育活动结束。
57.开展依法治县 1999年云阳县下发《关于开展依法治县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各部门加快推进依法治县的进程。结合普法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对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知识进行了普及,并全面开展以依法行政为重点,依法治村为基础的依法治理工作。2000年开始在全县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同时还实施了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校务公开等,并在社会环境方面开展了依法综合整治,使依法治理遍及各个方面和角落。2014年12月26日,成立了县委全面推进依法治县领导小组。2015年1月12日印发《中共云阳县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实施意见》,确保国家宪法和法律严格执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云阳县全面落实。2018年云阳县被全国普法办表彰为“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
58.处置“法轮功”等邪教组织 1999年7月至8月,按照中央和重庆市委的统一部署,全县全面开展处置“法轮功”邪教组织工作,宣布“法轮功”为非法组织,命令禁止练功活动,组织全县公安干警、党政干部、治安联防队,开展统一行动。通过对练功人员进行传唤训诫、收缴各种宣传品等,经过4个月的集中处置工作,全县“法轮功”组织被彻底取缔。除重点对“法轮功”邪教组织进行处置外,2005年前先后取缔了“地下神学院”、“中国民主监督会”和“实际神”等邪教组织;2007年9月取缔了“全能神”邪教组织。2016年,云阳县获首批“全国创建无邪教示范区县”。
59.县四大家机关迁至新县城办公 1999年9月27日,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机关迁至新县城办公。云阳县四大家机关是长江三峡重庆库区第一个整体搬迁至新县城办公的县级机关,标志着云阳县城搬迁取得决定性胜利,是有史以来云阳县城的第二次搬迁,是云阳县建设发展的一个新起点。9月28日上午在新办公楼前隆重举行了建国五十周年暨县直机关乔迁庆典。为纪念这一历史性时刻,之后每年9月28日相继举行了三峡移民文化节、文艺表演、“锦绣云阳”文化艺术展、全国登梯大奖赛、摩托车城市登梯竞技赛、张飞庙庙会、经贸洽谈、商品展销、“9·28电商节”等大型文化、商贸活动。
曾经的沙沱中学举重队队员伍建2008年在希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夺冠。沙沱中学培养出刘灏等7名全国举重冠军,荣获市级以上举重冠军100余项。
60.素质教育全面推进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云阳县以大力推进文明礼仪教育为素质教育抓手,开展“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创建活动。2011年,由县教委牵头编撰的文明礼仪教材--《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纳入国家发行教材系列。全国首届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高层论坛暨云阳现场成果展示交流会在云阳县召开,进一步推进“中国礼仪之乡”建设。各级各类学校按照规定开足开齐课程,强化教师培训,注重过程督查,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为全县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建设人才,自2004年以来,先后培养出清华和北大学生共43名。2009年在全县推进特色项目学校创建活动,现已成功创建国家级38所、市级43所特色学校,举重、摔跤、跳绳、足球、葫芦丝等数十个学校特色项目在市内外取得重大影响,数十项荣获国家、国际级奖项。其中云阳县沙沱初级中学2011年12月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012年云阳县青少年业余体校和云阳县职教中心被市体育局分别命名为云阳县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云阳县职教中心体育舞蹈俱乐部。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