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女士,这是您点的外卖,祝您用餐愉快……”8月2日中午时分,记者来到室外,手中的温度计显示气温已达37℃,此时,在杏家湾社区的粼江豪庭外,身着黄色工作服的美团外卖骑手刘文浩将一份外卖递到顾客手中。
刘文浩将外卖送到顾客手中后,转身坐上电动车,打开手机看了眼下一个订单的配送地址,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戴上头盔马不停蹄地上路了。
今年26岁的刘文浩从事外卖配送工作2年。每天早上7点钟到晚上7点钟,他几乎都骑车行驶在路上。“寒冬里冒着风雪骑着电驴护着保温箱,夏日里扛着高温浑身湿透赚着辛苦钱”,用这话形容外卖骑手的日常并不夸张,工作以来,风吹日晒不辞奔波的工作常态,刘文浩早已习惯。
在早上6点30分,他准时到达站点,和兄弟们一起开晨会,并做好安全宣导、数据回顾、清洁餐箱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一到7点钟,他就点开手机APP里的骑手界面,将状态调至“上线”,正式开工。
“您有新的订单,请及时处理。”一天10多个小时工作时间内,手机里不断响起新订单进入的消息,接单、等餐、取餐、送餐的工作流程也持续重复,每天汗流浃背衣服要湿好几次。
正值盛夏,入伏后我县室外气温有时高达40多度,气温飙升也带动了市民叫外卖的热情。冒着酷暑,他在每天平均2个小时的“午高峰”里,就能接送餐十几单,一个月下来能完成1000多单。
采访中,记者跟着刘文浩来到下一处取餐点,他顺利地从商家手里接过外卖,快速而小心地放进电动自行车上的外卖箱里。他说,自己早已养成“轻拿轻放”的职业习惯。尽管已经大汗淋漓、发型凌乱,但眼前这个小伙子细心的样子却很帅气。
“这一单算快的了,因为天气热了点外卖的人多,所以商家忙不过来,做得比较慢,更多的时候我只能等着。顾客急,其实我心里更急。”刘文浩告诉记者,按照公司规定,订单一般要求在半小时内送达,但多数顾客内心的期待时间在20分钟左右,“超过这个时间,不少人会打电话来催,有的甚至直接给差评或者投诉”。
每每接到这样的投诉,刘文浩和同事们都感到无奈。“完成一笔订单,我们的收入才4块5毛钱,但一次投诉要扣几十块钱,相当于半天白干了。”为了尽量满足顾客的需求,送餐途中的刘文浩总是争分夺秒,穿梭在车流之中与时间赛跑。
当然,工作中刘文浩也常有暖心的时候,许多顾客的理解和体谅时常让他忘记辛苦。
“昨天送餐时,有个顾客看到我满头大汗,特地拿了瓶水给我。”刘文浩记得,这样温暖的时刻不少,“高峰时段送餐,有些顾客会提醒要注意安全,还有的会送水果给我们吃。有了大家的理解和鼓励,我们工作更有动力。”
“一份付出一份回报,虽然辛苦,但是只要多干一单,就多一些收入。”刘文浩告诉记者,这是他选择这份工作的原因,“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对顾客负责,对每一个订单负责。”
除了辛苦,刘文浩还没少挨饿。每天为不同的人运送着各种美食,自己却很少按时吃过饭。“大家吃饭的时候我不吃,大家吃完了我再吃。”刘文浩说,每一个饭点他都在送餐,不停地飞驰在大街小巷里,根本顾不上自己的肚子。
当天,在接送完10余个外卖订单后,时间已经是下午2点10分,刘文浩才终于端起盒饭,快速嚼上几口,此时,手机又响了,原来,每天“下午茶”送餐时间又到了。
接下来的工作时间里,刘文浩几乎跑遍了城区的各大小区。记者观察到,他接到的订单,有的需要两只手同时提好几个打包盒,塑料袋把他的手指勒得发红,还有的订单需要爬8层楼。虽然太阳高照、困难不断,但他依旧笑容灿烂。
(记者 王彬彬 实习生 钟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