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如一日照顾生病父母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有这么一对夫妇,几十年如一日,将爱倾注到父母身上,让父母过好晚年生活,他们就是双江街道杏家湾社区的陈远兴、杨叔芬夫妇。
儿子细心照父亲 心里还有愧疚
6月19日,记者走进陈远兴夫妻的家中,陈远兴妻子杨叔芬正拉着外孙陪着婆婆杨碧秀聊天,欢声笑语不断,让人十分羡慕。
“婆婆杨碧秀今年87岁了,因为她年龄大了,我们几乎是寸步不离地守着她,所有的心思都用来照顾老人。”杨叔芬说。
1981年,陈远兴和杨叔芬结婚后,杨叔芬和丈夫一直和公婆居住,生活中,老人帮助带孩子,夫妻俩安心在工厂上班,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2000年,父亲陈邦国突发疾病住进了医院,随着病情的加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瘫痪在床。这时,下岗待业在家的儿子陈远兴担负起照顾父亲的责任。“父亲年轻时为了撑起这个家,吃了不少苦,现在他病了,照顾好他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陈远兴说。
之后的5年时间,陈远兴每天就是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夏天天热时,父亲早上6点就要起床,陈远兴给父亲穿衣洗漱,等父亲吃了饭、喝了药,他才去农贸市场买菜做午饭。
吃饭时,陈远兴给父亲围上胸巾,一层塑料的,一层棉布的,以免弄脏衣服。“父亲吃饭时,常常流一些在胸巾上,他每吃一顿饭,我都要给洗一次胸巾。”陈远兴说。
偏瘫的病人还需勤擦洗身子,否则容易长褥疮。天热,陈远兴每天给父亲擦三次身子;冬天,一周擦一次。陈远兴背父亲去理发时,常遭父亲拒绝,他索性买来理发工具父亲理发。
2015年,父亲陈邦国安详离开人世。对于父亲的离开,陈远兴很愧疚,认为没有把照顾好,他和妻子许下诺言,一定要对母亲尽孝。
儿媳贴心照顾婆婆 传承孝道文化
杨叔芬的公公去世那年,婆婆杨碧秀84岁,老人家身体不怎么好,每年都要去住院几次。
2016年,杨碧秀老人肺气肿去住院,住院期间,杨叔芬每天在医院精心照顾婆婆,婆婆出院回家后,卧床40多天,在床上吃喝拉撒,洗衣做饭、端屎端尿……照顾婆婆成了杨叔芬每天的重要事情。
2017年的冬天,婆婆咳嗽气喘,第二次住进了医院。后来,老人每年都因气管炎要住一次院。婆婆住院时,杨叔芬天天在医院伺候,同病房的人都认为杨叔芬是杨碧秀婆婆的闺女呢!
今年4月的一天,婆婆又因气管炎住进了医院。半个月时间里,婆婆几乎不吃不喝,靠输液维持生命,婆婆只喊要回家,婆婆的女儿甚至开始张罗着为母亲准备后事。
回到家里,杨叔芬按照医生的嘱托,按时给婆婆喝水。婆婆躺着起不了身,又不愿抬头,杨叔芬每隔一会儿就用吸管吸让婆婆喝一点。在杨叔芬的细心照料下,奇迹出现了,七八天后,婆婆竟然能吃东西了。随后,鸡蛋羹、奶粉、面条,婆婆都可以吃了,在杨叔芬的搀扶下,老人还能在屋里走上几步,这让全家人都欣喜不已。
这些年来,杨叔芬为婆婆洗脸、穿衣、梳头、洗澡,每一次都很用心,从不嫌弃。由于耳濡目染,杨叔芬的儿女也都很孝顺。邻居张大娘说起杨叔芬和陈远,竖起大指姆,连声赞杨叔芬和陈远兴:“陈远兴和杨叔芬的孝道,值得我们小区的人学习,要是给他家评‘孝道家庭’,我第一个举手赞成!”
一直沉默的杨碧秀婆婆说:“我这辈子,辛苦儿子和儿媳妇了!”陈远兴和妻子杨叔芬望着母亲笑了笑说:“不辛苦,咱们做子女的,赡养老人是应该的,也是在给孩子们做榜样,把孝道文化传下去!”
(记者 王彬彬 实习生 陈美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