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峡梯城”云阳县,有一个700多人组成的“云阳读诵文化义工群”,他们自掏腰包,自办道具,义演160多场,用原创的作品讴歌新时代,在扶贫攻坚、书香云阳建设中传播文化正能量。
这个文化义工群的群主叫刘星,是云阳县庙中小学一名中年教师。在没有成为群主之前,爱好文学创作的刘星老师通过以文会友的方式,为自己挣得了“草根写手”“网络作家”“新浪网读书沙龙、中国围棋文化论坛首席版主”等诸多美名,粉丝超过10万人,撰写的400多篇文章先后在《重庆晚报》《北京晚报》《围棋天地》等报刊、网络发表。
按理说,刘星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受人尊重,衣食无忧,为何还要自讨苦吃创办“云阳读诵文化义工群”呢?对此,刘星的解释是:一个人的精彩不叫精彩,一群人的精彩才叫精彩。
为了“一群人的精彩”,刘星将工人、学生、干部、菜农、诗人等邀请进“云阳读诵文化义工群”,以诗歌的名义在云阳大地放声歌唱,他们行吟在通衢大道,放歌在磐石城顶,吟诵在岐山草场、天下龙缸、石笋河谷等自然风景区,还将文化扶贫送到最边远的外郎大山、耀灵峡谷、宝塔舟侧和文峰塔前……
诗韵传承不全部是光环,在鲜花和掌声背后,其实更多的是艰辛与心酸。2017年的9月,刘星策划了去黄石敬老院的读书访谈活动。到了预定时间,却经历了8天连绵阴雨。为了不让老人们失望,刘星带领一群义工驱车前往敬老院。在距离敬老院还有1.8公里的时候,20多米山体滑坡的稀泥乱石挡住了大家前行的道路。
经过简单商议,大家决定弃车徒步前行。雨水中,刘星一行32人背着道具,一溜三滑手脚并用地慢慢向前爬行。当大家刚刚走完20多米的滑坡,长吁一口气时,被水泡松的山体又开始“发威”,大大小小的山石横冲直撞、肆无忌惮地冲向这支文弱的队伍……
说时迟,那时快,刘星大叫一声:“快跑!”当他全力推开走在最后的一名女生时,稀泥和乱石一下子把他推倒在公路的边缘,并淹没了整个身躯。
队友们不顾危险,迅速返回,徒手在稀泥和乱石中间硬生生地把他拉了出来。此时的刘星从头发到脚跟,全被稀泥包裹,完全没有了之前帅气的模样。
在大家关切的目光中,他却淡定地取下眼镜,用力地甩了甩雨水和稀泥,在公路边找到一个水塘,简单清理了身上的稀泥,就又准备赶路。
队友们都劝他说:“我们改日再来吧!”他手一挥,坚定地说:“继续前行,敬老院的老人还在等着我们呢!”说完,他大步走在了队伍的最前面。
当他们赶到敬老院时,看到老人们那热情期待的眼神和满足,他们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两个多小时的义演,在欢声笑语和掌声中结束。欣喜之余,有人发现刘星瘫坐在凳子上,站不起来了。当队友把他送到医院检查时才发现,右腿好几处受伤,为此他住院治疗了两个多月。
经历这件事后,队友们从刘星身上感受到了“文化义工”这四个字的平凡与不平凡。平凡之处在于,作为普通劳动者,文化义工应该突出一个“义”字,坚守对公益事业的执着与追求,不能追名逐利;不平凡之处在于,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文化义工要突出“文化”二字,要以文化人的爱心和义举传播先进文化,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创新、文化传播的行列。
中国梦,劳动美。这六个字激励起无数劳动者在平凡岗位建功立业。700多人的“云阳读诵文化义工群”,诗意行走,纵情歌唱,将云阳人的诗性文化聚合,将云阳人的书香记忆唤醒,将云阳人的浪漫诗情传播四方。
文化义工刘星,跋涉在传播诗韵的路上。
(记者 杨梅娜 通讯员 陈绍清 熊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