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家住双江街道大雁社区的游德琼20年如一日照顾生病的婆婆,她用勤劳和善良筑起一个幸福美满的家;20年的时光,游德琼用质朴举动诠释着亲情与责任。
婆婆生病儿媳照顾
5月31日,记者来到游德琼的家中,她正在给婆婆穿衣服。游德琼今年49岁,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她穿得干净朴素。见到记者一行,她急忙从房间里搬出凳子请我们坐下,显得有些拘谨。
游德琼的婆婆刘永厚今年79岁,虽然常年患病,但精神状态尚可,老人依偎在儿媳的怀里,看起不像是婆媳,而是一对亲密的母女。
1989年,家住天宫村的游德琼经媒人介绍,结识了天宫村的小伙子向可华,第二年,两人结婚,婚后,向可华去了外地,家里就剩下婆婆和游德琼。
1991年的春节,游德琼原本决定跟着向可华一起去外地务工,可婆婆突然髋关节疼痛难忍,经诊断,刘永厚婆婆患了髋骨坏死。
因为髋骨坏死,刘永厚婆婆不仅疼痛难忍,而且也无法走路。游德琼觉得婆婆需要有人照顾,家里也需要人打理,于是,她决定不出门打工了。
1992年1月,刘永厚婆婆做了第一次手术,游德琼独自一人承担起照顾婆婆的重担。“我嫁到向可华家来了,向可华不在家,我就要担负起他的那一份责任,照顾好婆婆。”游德琼告诉记者。
婆婆手术后,游德琼在医院里忙前忙后一个月,婆婆出院后,她一直在家服侍婆婆,甚至比亲妈还要照顾得周到。
手术后,刘永厚婆婆无法正常走路。每天,游德琼都要给婆婆早中晚三餐,给婆婆换衣洗衣,用轮椅把婆婆推出去散步。
200012月,刘永厚婆婆的髋关节又开始疼痛,考虑到婆婆的疾病,游德琼只好选择做钟点工。“做钟点工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婆婆,医生说,关键不能婆婆摔倒,所以,我特别留意这一点。”
喂饭、擦身子,游德琼时时观察着婆婆脸上的表情,由于担心婆婆的病情,就在婆婆的床前支了一张小床,每晚守候在婆婆身边。
每天,游德琼早早起床,先为婆婆端屎倒尿,然后为她准备热水,伺候婆婆洗脸穿衣、按摩梳理。为让婆婆吃得可口,游德琼变着花样做饭菜,还隔三岔五给婆婆补补身子。平日里,饭菜熟后,游德琼总是先给婆婆喂,然后自己再吃。
随着婆婆的病情逐渐加重,游德琼带着婆婆去重庆做了一次手术,置换了人工髋关节。虽然婆婆不再那么疼痛,病情也逐渐好转,但是婆婆走路只能依靠拐杖,出门还得坐轮椅,身边离不开人。
20年如一日照顾婆婆
二十年的时间,游德琼一直细心地照顾着婆婆。
“赡养老人本来就是为人子女的义务,再说哪个没有老的一天,孝敬家人就是善待自己。自从我嫁进这家门后,婆婆对我像亲生女儿一样,从结婚到现在,婆婆就跟我们住在一起,我早就把婆婆当成自己的亲妈了;在这几十年里,我和婆婆从未红过脸。”
游德琼告诉记者,陪伴和照顾婆婆是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她离不开婆婆,婆婆更离不开她。
记者在刘永厚婆婆住的房间看到,床头放着面包、奶粉、水果等食品,这些是游德琼为婆婆专门准备的,怕婆婆饿了渴了。
游德琼勤劳朴实孝敬婆婆的举动深深地影响和感染着她的儿女,儿女们把她当作榜样。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儿女们都非常孝顺奶奶。刘永厚婆婆一提起儿媳就笑着说:“我上辈子肯定做了不少好事,今世才有这么好一个儿媳妇。”
在居民小院里,一说起游德琼,邻居们都竖起大拇指称赞。“像游德琼这样有孝心的儿媳不多见,这么多年来,她对婆婆像对待亲妈一样尽心尽力地照顾,是一些儿媳学习的榜样!”邻居黄文静说。
孝道,是发自内心的:端茶递水,嘘寒问暖,熬汤喂药,送老归山……孝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由一个又一个细节完成的。孝之道,如诗如歌,仿佛童话——儿媳游德琼的故事即是如此。
(记者 王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