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松
市人大代表、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
市人大代表、市经信委主任陈金山
市人大代表、市科委副主任梁震
1月27日下午,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首场专题记者会在人民大厦新闻发布厅举行,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市经信委主任陈金山,市科委副主任梁震等3名市人大代表,围绕如何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一要“转变”二要“优化”三要“抓关键”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根本要求,更是两江新区内生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两江新区正迎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新经济加速成长的良好局面。”汤宗伟说。
汤宗伟介绍,近年来,两江新区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发展第三产业、注重科技创新等方式提升发展质量,万元GDP的能耗由过去的每万元耗煤0.5吨降为现在的0.3吨,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总量由过去的不足2%上升到去年的3.8%,工业劳动生产率由过去的每人每年24万元上升到现在的36万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比由过去的2%上升到如今的26.9%。
汤宗伟认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要“转变”,二要“优化”,三要“抓关键”。
“转变包括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变、产品结构转变、经济效益转变和生态环境转变。”汤宗伟说,一个地区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是转变发展方式,由过去盲目引进项目,转为基地化、垂直化的整合发展和产业链的招商。产业结构要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转向高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为主,产品结构要由低附加值转为高技术、高附加值,经济效益要由高成本、低效益向低成本、高效益转变,生态环境要向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转向。
“优化是指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方面的优化。”汤宗伟以两江新区为例,近年来,两江新区不是简单强调“退二进三”,而是“壮二强三”,通过工业的壮大,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同时要在抓关键上下功夫。”汤宗伟说,要抓住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门槛准入、高水平制造这四个关键。
谈及未来,汤宗伟表示,两江新区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打造智慧城市的需要,聚焦汽车、装备、交通、医疗等领域的智能应用,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引进提升。一是传感器、集成电路等以新型材料为主的智能领域的研发引进;二是提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融合的支撑能力;三是引进和提升一批人脸识别、智能交换,包括声光传感、无线定位等核心技术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企业;四是引进提升一批电子核心零部件、机器人、3D打印、数字化、医疗器械,以及汽车电子、智能终端和可穿戴设备这样的研发生产企业;五是引进一批智能产业系统集成的服务企业,尤其是关注平台服务商打造的智能产业生态体系。
在汤宗伟看来,智能领域基础材料和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融合,是智能产业体系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有了它们,才能更好发展智能产业。
“软硬”两手发力推动智能化发展
“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就是我市以大数据和智能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陈金山表示。
陈金山指出,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是现今非常重要的发展潮流,把握住这一潮流,能够有力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可以从抓智能制造业的软硬件入手,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从而推动全产业转型升级。
陈金山说,重庆现有规模庞大的传统产业,产业门类较全,但众多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生产装备水平、生产管理水平跟高质量发展有较大差距。这些产业如何改造升级,如何提升传统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是值得关注的重点。
陈金山介绍,去年,全市着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投入财政资金支持22家传统制造业企业改造升级,改造完成后,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7.2%、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21.8%、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12.5%、能源利用率平均提高8.4%,显示出了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的良好效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智能化装备市场前景广阔。”陈金山表示,要想促进产业智能化发展,就要“抓两手”:一手抓硬件发展,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把我市电子终端产业往前段延伸,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汽车电子,充分发挥汽车产能的优势,顺应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趋势,推动汽车智能化发展;大力发展智能医疗器械,让医疗装备器械与大数据智能化相融合,顺应智能医疗发展的大潮流。另一手着重抓软件发展。“软件一直是我们发展的短板,只有软硬件结合,才能发挥更强大的动力。”
“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措施,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到智能化装备的软件开发,形成浓厚的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氛围。”陈金山表示,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到2020年培育10家以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智能化产业企业,打造15家真正具有示范意义的智慧园区,建立20个比较有示范作用的智慧工厂、200个数字化车间、2000条数字化生产线,最终通过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的发展,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通过在各个领域的融合运用,来实现重庆高质量发展。
大力培育引进“双高”企业
“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从而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梁震说。
“作为创新主体,高等学校主要解决创新的源头供给,科研院所侧重于解决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而新型研发机构则是集聚创新要素、整合跨界资源、支撑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载体,高技术、大资本、全球化的新型高端研发机构更是弥补科技创新短板所急需。”在梁震看来,推进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则离不开新型研发机构。
梁震介绍,新型研发机构和传统研发机构的不同主要在于,新型研发机构是围绕区域性、行业性重大技术需求,实行多元化投资、多样化模式、市场化运作,发展多种形式的先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的机构,也就是说,新型研发机构在组建模式、投融资方式等体制机制上更灵活,产学研协同更高,更加贴近市场,在功能定位上,更加关注前沿研究及注重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为此,我市启动了科技型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大力培育引进以高技术性和高成长性企业为重点的科技型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投入增量补助等普惠性财税政策,鼓励创办领办一批科技型企业,同时也鼓励转型发展一批科技型企业。
2017年,我市累计发放创新券6976张、合计约4.3亿元,已兑现创新券1.7亿元;享受2016年度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有594家、优惠税额达9.39亿元,预计2017年度均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我市还组织实施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的人才等创新资源优势,激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
另一方面,我市已初步完成股权投资、债权融资和众筹募资三大科技金融体系布局,较大地缓解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截至去年底,累计组建种子投资基金38只、总规模6.86亿元,以免息贷款、公益参股、债转股等形式支持科技型企业1.18亿元。
此外,我市依托各区县科技创新园区、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等,深入开展科技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创新专利导航等创新综合服务,推动科技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2018年,全市科技创新系统将重点围绕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等行动计划的实施,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做出科技创新系统更大的贡献。”梁震表示。
(本组图片均由记者罗斌摄)
重报集团中央厨房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