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苦练打下坚实的创作基础
相对于城市孩子学习音乐的年龄,农村娃王小刚起步较晚,欠缺的东西很多。因此,大学两年的时间,他发奋学习,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音乐。当别人去看电影、聚会时,他在琴房里练琴;当别人休息时,他还在琴房里练琴;当别人谈笑时,他仍然在琴房练琴。除去每天学习合声、合唱指挥、小提琴等专业课之外,他都待在钢琴房里练琴。
王小刚在琴房的日子是枯燥的,整个房间只有10平方米大小,四面是不透风的墙壁。这种环境下,他每天一呆就是四五个小时,一首曲子需重复弹奏上百次乃至上千次。琴练完后,他整个人都是晃晃悠悠的,但是,第二天、第三天……他照旧要去琴房练琴,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两年的时间里,他刻苦练习弹奏技巧,认真研习音乐理论,音乐素养大大提高,也为他后面的歌曲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1年,王小刚大学毕业,他回到云阳成了教师进修学院的一名音乐老师。如今,他已成为该校的音乐高级讲师,而且还当上了县音乐家协会主席。
为云阳的音乐闯出了“好声音”
在王小刚当上县音协主席以来的三年时间里,他组织会员创作原创歌曲,带领大家参加云阳春晚、参加市级比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举办大型音乐晚会等等,为云阳音乐闯出了“好声音”,让云阳音乐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些年来,王小刚创作的歌曲有《幸福云阳》《礼仪之乡》《山区飞彩》《千秋张飞庙》等10余首。“一路走来不容易,我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无以回报,总觉得只有写出好作品才对得起那些帮助过我的人。”王小刚说。
在2017年度重庆优秀原创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中,王小刚带着《千秋张飞庙》《枣颂》两首作品参赛,其中,《枣颂》荣获“2017年度重庆十佳原创歌曲”。“这个月24号我就要去重庆领奖呢。”他笑了起来,讲起当初创作这首作品时的灵感来源。
当时有个朋友跟他讲述在枣园中看到的情景后产生的联想,他觉得非常有意思。他这个朋友从小在外打拼,但始终忘不了家乡这片土地,于是回乡创业,种植枣树。有一天他在枣园内漫步,发现一棵几百年的枣树,枝干盘曲嶙峋,状如虬龙,而且看起来已经枯干了。但在这棵毫无生机的枯树上,居然长出了几片娇嫩的叶子。
王小刚听朋友讲述后,内心突生怜悯与敬畏,由此想到生命的滋润来自这片土地。他说,《枣颂》就是寄情于物,以枣喻人,通过作品来表达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之情——这样一种朴实的情怀。
谈起如何让云阳音乐发展得更好,王小刚说,他会带着协会的会员们走出去,把其它地方好的音乐元素融合到本地音乐里,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还会邀请国家级音乐专家来云指导,提升云阳音乐人的水平。他还有一个愿望,打算给县城的阳光沙滩、月光草坪、水上花园等景点分别谱写一首歌,为云阳的旅游和经济文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临别之际,王小刚说了几句令记者反复咀嚼、反复品味的话。他说:“作为创作者,应学会倾听生活,传递真挚情感。音乐创作应追寻心中所想,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感人。我会始终坚持自己的初衷,在商业化的浪潮中保持自我。”
(记者 王彬彬)